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 元素化学 配位化学 同位素化学 无机固体化学 无机合成化学 无机分离化学 物理无机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无机化学相关记录524条 . 查询时间(4.401 秒)
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人类核活动向环境中释放了大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并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污染。其中,钚和镎的同位素(238,239,240,241Pu和237Np)因其具有强的α放射性、高化学毒性和环境持久性等特性是核环境安全的重点关注对象,并且由于这些锕系核素的同位素比值(240Pu/239Pu、238Pu/239+240Pu、241Pu/239+240Pu和237Np/239Pu)所携带的源项...
维生素B6是生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包括六种形式,以磷酸吡哆醛PLP为辅酶形式参与氨基酸和糖代谢、血红素和神经递质合成等过程。吡哆醇PN为主要的商品形式。部分微生物和植物可以从头合成维生素B6,动物及人类依赖外界获取来补充维生素B6。目前,维生素B6主要依赖化学法合成。化学合成过程中需用到强腐蚀性的三氯氧磷和有毒溶剂苯等,且副产物处理难度较大,面临不可持续、安全隐患、污染环境等问题。生物制造具有...
陆生蜗牛对环境变化敏感,其壳体氧同位素组成(δ18Oshell)常被用来重建过去的气候环境变化。然而,δ18Oshell信号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包括降水氧同位素(δ18Op)、温度、相对湿度等,使得δ18Oshell的气候解译存在不确定性。为此,地球环境研究所宗秀兰博士研究生和董吉宝副研究员等对Cathaica fasciola蜗牛2022年整个生长季体液水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BW)和含量进行...
维生素B6是生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包括六种形式,以磷酸吡哆醛PLP为辅酶形式参与氨基酸和糖代谢、血红素和神经递质合成等过程,吡哆醇PN为主要的商品形式。部分微生物和植物可以从头合成维生素B6,动物及人类依赖外界获取来补充维生素B6。目前,维生素B6主要依赖化学法合成,化学合成过程中需用到强腐蚀性的三氯氧磷和有毒溶剂苯等,且副产物处理难度较大,面临不可持续、安全隐患、污染环境等严重问题。生物制造...
通过不同剂量无机改良剂对耐盐碱牧草进行改良种植,发现在减少60%石膏需求量(GR)的施用情况下,苏打盐碱化土壤的盐度、碱度仍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等养分含量显著提升。进一步对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eromycota是预测土壤盐度、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性状的关键类群。该研究结果在田间实际应用中节省盐碱土壤修复成本的潜力巨大,对未来以微生物为基础的盐碱...
核磁共振方法除可获得分子结构信息外,还可观测分子的动态特性,这些可为阐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机制提供重要信息。随着高速魔角旋转技术的发展,固体核磁谱分辨率大幅提高,从理论上突破了液体核磁观测的分子量的限制,逐渐被运用于研究磷脂膜环境中的膜蛋白等超大生物分子复合物体系的动态构象。但低信号强度和低分辨率限制了生物分子固体核磁研究的广泛开展。自然界中氢原子和氟原子的旋磁比大、NMR信号强,是比较理想...
2023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微生物学研究组研究员周雍进团队在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以多形汉逊酵母为宿主,通过强化木糖同化与转运过程同步利用了葡萄糖与木糖,实现了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高效合成脂肪酸和3-羟基丙酸。
汞(Hg)是全球性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输,并沉积到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在水生生态系统中,部分汞可转化为甲基汞(MeHg),并在食物链进行富集放大106-107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系统产生潜在危害。在天然水体中,游离的Hg2+及其不稳定的络合物是具有生物可利用性且易受甲基化影响的汞物种。因此,探讨游离态Hg2+的来源、转化和分布颇为重要。然而,由于水体汞浓度较低(通常在ng...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典型的热带块根类作物,可在边际土地上种植,还可通过仅保留茎稍叶片以耐受连续4-6个月的旱季。当雨季来临时,植株可快速恢复生长。然而,这种热带植物特有的耐旱、耐贫瘠的分子机制尚未揭示。
俯冲过程中,俯冲板片释放不同俯冲组分交代地幔楔,造成地幔楔熔融,形成岛弧岩浆作用,是地球壳幔物质循环过程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不同俯冲带氧化还原环境差别巨大,将造成俯冲组分成分上的极大差异。厘清俯冲带氧化还原环境的差异性对理解壳幔物质循环过程尤其是变价元素(C、S、Fe、Mo等)的循环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俯冲过程中产生的俯冲组分氧逸度复杂多变,揭示不同俯冲带氧化还原环境的差异性一直是地球科学...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典型的热带块根类作物,不仅可以在边际土地上种植,还可以通过仅保留茎稍叶片以耐受连续4-6个月的旱季;当雨季来临时,植株可快速恢复生长。然而,这种热带植物特有的耐旱、耐贫瘠的分子机制尚未揭示。
2023年7月3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胡政课题组与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周达课题组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题为PhyloVelo enhances transcriptomic velocity field mapping using monotonically expressed genes的研究论文,提出一项新...
2023年7月27日,甘肃省政府发布了《关于2022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对2022年在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其中,王齐华研究员团队获技术发明一等奖,黄新异研究员团队完成的“西北特色植物资源活性成分精准分离技术体系研究”科研成果获自然科学二等奖,裴栋研究员团队完成的...
2023年7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功利研究员课题组与合作团队在Nature Catalysis(《自然.催化》)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nzymatic catalysis favours eight-membered over five-membered ring closure in bicyclomycin bi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
唐古特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和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具有通便特性的蒽醌衍生物包括番泻苷等,使其应用较广。唐古特大黄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省、甘肃省和四川省。复杂的气候条件可能导致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差异,形成品质差异。然而,不同分布区唐古特大黄的品质特征及差异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