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光化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化学相关记录118条 . 查询时间(3.423 秒)
最近,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丛欢团队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光化学合成手段,在精确合成碳纳米环分子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利用经典光化学蒽[4+4]二聚反应的可逆性,原创发展了蒽光二聚-解聚合成策略,并在前期工作(J. Am. Chem. Soc. 2016, 138, 11144)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该策略在合成大张力共轭大环方面的成功应用。紫外光照射下,8字型的...
应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张铁锐研究员于2019年1月6日来我校化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化行楼226会议室做题目为“水滑石基纳米光催化材料合成太阳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学术报告,来自化科院各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四十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张铁锐,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能量转换纳米催化材料,在Adv. Mater.、Angew. C...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春城近年来在黑碳的光化学老化机制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黑碳主要由元素碳(碳骨架)和有机碳(有机物)组成。以前的研究认为,黑碳的光化学老化主要是由其有机碳部分吸收太阳光、发生光化学氧化所致,其中对太阳光具有强烈吸收作用的元素碳部分则被认为是光化学惰性的。他们利用黑碳中元素碳和有机碳对红光和蓝光的不同吸光特性,研究...
应“理化青年论坛”、理化所青促会和中科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牛津大学Dermot Michael O’Hare教授于12月6日来理化所交流访问,并做了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Chemistry的报告。报告中,Dermot Michael O’Hare教授介绍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方面取得的新突破。首先,De...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团队与厦门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利用铜模板法高效合成对苯撑全共轭索烃,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揭示固态下的该索烃化合物由两个稳定莫比乌斯构象的共轭碳环组成。理论计算结果显示,构成索烃的共轭碳环之间存在高达每摩尔84千卡的分子内非共价π-π相互作用,是稳定分子固态下莫比乌斯构象的关键。理论模型确认了该碳环π体系的共轭性和芳香性。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实验室姚建年/钟羽武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光功能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能方面开展了系统性工作(J. Am. Chem. Soc. 2015, 137, 4058;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9192; Coord. Chem. Rev. 2016, 312, 22; Sci. China C...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永生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发现,有机微纳晶体材料在激发状态下所形成的定域在单个分子上的Frenkel激子,相比于无机材料中的Wannier激子,具有更高的结合能和更长的激发态寿命,因此容易与光子耦合,从而形成激子极化激元(Exciton Polariton)(J. Am. Chem. Soc. 2011, 133, 7276-7279;Acc....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光化学转换与合成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勇与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陆为合作,利用超分子组装的方法构筑了一系列强发光的金(I)卡宾双盐超分子聚集体。通过系统改变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电子结构,利用阴离子到阳离子电荷转移跃迁(anion-to-cation charge transfer transition)对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产生的dσ*pσ跃迁激发态进行调控,实现了金(I)卡宾...
近日,中科院理化所光化学转换与合成研究中心陈勇研究员与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陆为教授合作,利用超分子组装的方法构筑了一系列强发光的金(I)卡宾双盐超分子聚集体。通过系统改变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电子结构,利用阴离子到阳离子电荷转移跃迁(anion-to-cation charge transfer transition)对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产生的dσ*pσ跃迁激发态进行调控,实现了金(I)卡宾双盐超分子聚...
电子与能量转移过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命体系和光电器件中。自然界高效的捕光和能量转移过程启发人们不断进行仿生工作的探索。迄今为止,单线态能量转移研究已经获得了很大进展,然而三线态能量转移的效率和速率仍然较低。开发高效三线态能量转移体系对提高电致发光器件效率、磷光传感与成像以及理解光合作用的三线态光保护机理有重要意义。光功能金属配合物具有丰富的电化学和光物理性质,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电子和能量转移研究模...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国强课题组致力于含硼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提出了三芳基硼化合物特异荧光性质的发光机理,设计制备了一系列特殊超分子结构荧光探针,应用于对细胞和生物体内的温度、酸碱性等微环境变化和多个活性物种的荧光检测。近日,该课题组通过对meso-位无取代的BODIPY 2,6-位取代基的选择性修饰,首次实现了在碱诱导下的BODIPY的快速可逆二聚反应,二聚产物由于共轭结构的...
硼原子由于具有空的P轨道从而呈现出强烈的缺电子性能,当硼原子与π电子结合后, 可构成具有特殊分子内电荷转移性质的含硼π-共轭体系,进而表现出一系列非常特异的光物理、光化学性质。其中硼原子可以采用sp2杂化的方式形成三配位的有机硼化合物,亦可以采用sp3杂化的方式形成四配位的有机硼化合物。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教授、化学所光化学重点实验室杨国强研究员的课题组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对含硼有...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应“理化青年论坛”、理化所青促会和中科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唐军旺教授于12月16日来理化所交流访问,并作了题为Fundamental challenges and Catalysts development in Solar H2 fuel production的学术报告。
应中科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和“理化青年论坛”暨中科院青促会理化所分会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理工学院Gregory C. Fu教授于2017年10月20日来理化所交流访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