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元素有机化学 天然产物有机化学 有机固体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 有机光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有机化学 碳相关记录64条 . 查询时间(0.418 秒)
溶解有机质是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机碳分解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密切相关。气候变暖背景下,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分解特征的空间格局及驱动机制尚不清楚,阻碍了对变暖背景下湖泊碳汇功能的评估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精确预测。
氯代芳烃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化合物。发展该类分子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碳氢键活化,可为手性芳烃分子的合成提供直接且具有吸引力的方法。然而,由于氯代芳烃与金属极弱的结合力,这一过程面临着活性低和区域选择性控制难的问题。
基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技术高温(650-800℃)电解CO2,相比热催化转化、光催化、常温电解等技术,具有能耗低、单程转化率高、寿命长等优势。因此SOEC技术在规模化电解CO2制备合成气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碳碳键【C(sp3)–C(sp3)】是有机分子三维结构的核心化学键,其断裂重组反应可以实现分子结构的快速改造与重构,可为药物分子合成提供新颖、高效的合成方法。然而,碳碳单键的高键能、弱极化等特性,使得这类转化反应颇具挑战性。特别是,基于碳碳键的可逆断裂与重构碳中心实现手性富集这一课题,至今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左智伟课题组,利用配体金属电荷转...
2023年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袁华茂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南黄海水动力过程可促进细菌对颗粒有机物的转化从而降低生物碳泵的传输效率,研究成果以“Bacterial reworking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in a dynamic marginal sea: Implications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为题发表在地...
稻田是我国常见的农田类型,通常比相邻旱地具有更高的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残体碳含量。然而,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代谢特征尚不清楚。因此,解析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对设计适当的农田管理措施以提高土壤固碳能力至关重要。
湖泊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节点,湖泊中有机碳的转化速度比土壤和海洋中的转化速度高1-2个数量级。湖水中有机碳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溶解性有机质(DOM),其蕴含的有机碳(DOC)约占水体总有机碳的70%,因此湖泊碳循环与DOM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并受DOM的组成特征控制。
2023年9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李灿院士、王旺银副研究员等在提高微藻光合作用固碳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直接空气捕集二氧化碳(CO2)与生物碳浓缩耦合机制,强化了环境到细胞的CO2传质,微藻光合作用固碳效率由5.1%提高至9.8%。
泥炭藓是一类重要富碳湿地(泥炭地)的旗舰物种。泥炭藓湿地是全球碳积累的热点区域。传统观点认为,泥炭藓湿地有机碳库以植物残体或颗粒有机碳(POC)主导。而作为更稳定的土壤碳库,矿物结合有机碳(MAOC)在泥炭藓湿地中的积累却未被关注。 
生物圈释放的大气一次生物气溶胶(PBAPs)在地球系统中广泛存在,阿拉伯糖醇、甘露醇、葡萄糖和海藻糖是主要的生物源组分,并作为示踪物应用于PBAPs的表征和解析。有研究指出PBAPs对大气棕碳有重要贡献,但对青藏高原区域PBAPs的性质及其对棕碳贡献的研究较少。
糖是人类生命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重要物质,也是当今工业生物制造的关键原材料。迄今为止,人类对糖的获取主要依赖于植物类生物质资源。然而,这种传统的“二氧化碳-生物质资源-糖”的加工过程,受到植物光合作用能量转换效率限制。更重要的是,由于土地退化和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依赖于糖类生物质资源的生产方式面临着原料供应安全和风险等问题。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将这种传统制糖过程向...
富含溶解无机碳(DIC)的岩溶地表水的生物碳泵(BCP)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碳汇机制,对研究全球遗失碳汇和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更广泛的内陆水域,特别是中国黄土高原(CLP)的地表水中,BCP的运行机制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这些水域也富含DIC,但浊度很高。此外,最近研究表明,当土壤中碳酸盐含量>5%,流域DIC通量也受控于碳酸盐风化,考虑到全球富碳酸盐土壤的广泛存在,全球以碳酸盐风化控制为特征...
随着气候变暖,全球大部分地区的降雪呈下降趋势。然而,受大气环流影响,中国温带草地大部分区域冬季降雪却呈增加态势。积雪显著影响了冬季土壤微气候环境和春季水份供应,从而改变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进而可能对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及在不同深度上的分布产生影响。目前气候变化对土壤碳储量的研究主要关注气候变暖和生长季降水等因子,对冬季降雪格局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了解有限,而积雪对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动态的机理更是...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张文雄课题组近期在《美国化学会志》(Miaomiao Zhu, Zhengqi Chai, Ze-Jie Lv, Tianyu Li, Wei Liu, Junnian Wei, and Wen-Xiong Zhang,*J. Am. Chem. Soc. 2023,DOI: 10.1021/jacs.3c01466.)
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影响土壤固碳潜力。如何提取土壤活性与稳定性碳组分用以定量表征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是土壤固碳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当前,提取土壤有机碳活性及稳定性组分的方法多样,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手段,导致结果难以比较,同时存在耗时长、成本高及操作步骤繁琐等缺点,亟需一种高效、可信度高且应用广泛的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热分解技术的优缺点, 包括热裂解气相-质谱联用测定技术、热重分析技术、差示扫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