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 结构化学 量子化学 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 催化化学 热化学 光化学 电化学 磁化学 高能化学 计算化学 物理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化学 碳相关记录187条 . 查询时间(0.905 秒)
糖基转移酶在生物体内催化活化的糖连接到不同的受体分子,如蛋白、核酸、寡糖、脂和小分子上。糖基转移酶在各类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如宿主对病原体的防御反应,分子和细胞水平的信号识别,细胞结构完整性维持以及次级细胞壁生物发生等。研究并阐明糖基转移酶的具体调控机制可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2024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ƞ3-取代反应已成为构建手性不饱和片段的重要途径。何智涛课题组一直致力于非经典的ƞ3-取代反应的研究,并探索了一系列催化转化策略 (JACS,2021, 143, 7285;Nat. Commun. 2021, 12, 5626; Nat. Synth. 2023, 2, 37; ACIE,2023, 62, e202215568; JACS,...
烯烃氢甲酰化是羰基化反应的一种,从烯烃和合成气(CO/H2)原子经济性100%地得到碳链增长的醛,可以进一步制备醇、胺、羧酸等一系列化学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通过氢甲酰化反应生成的各种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超过两千万吨,贵金属铑Rh是目前主流的氢甲酰化催化剂。丰产金属钴Co具有成本优势,但由于其固有的低活性和低稳定性,用于氢甲酰化的Co基催化剂发展缓慢。
电能辅助CO2生物转化与利用,结合了电能的清洁性、化学电催化剂的高效性及生物制造的多样性等多个优势,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电催化模块与生物合成模块之间的适配性差是目前导致其整体固碳效率低的关键原因。通过模块化分解、交叉干扰分析和系统集成优化有望实现CO2的高效转化与利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黄伟新教授课题组研究了60Co-g射线驱动的室温甲烷二氧化碳水相反应,原创提出水的辐射催化作用概念,实现室温甲烷二氧化碳羧基化生成乙酸。研究成果于2024年3月13日以“Water Radiocatalysis for Selective Aqueous-Phase Methane Carboxylation with Carbon Dio...
2024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组群)邓德会研究员团队应邀发表了关于二氧化碳(CO2)加氢制碳一(C1)产物选择性调控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介绍了CO2加氢制C1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对CO2加氢的选择性调控策略、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前瞻性的展望。
熔盐具有使用温度范围广、工作压力低、传储热性好及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作为一种理想的传储热工质,在核能、储能、太阳能及高温催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利用熔盐开展高温二氧化碳捕获研究可以为清洁能源关键技术研发、构建低碳多能融合系统提供重要的支撑。
2024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浓度CO2直接电解高效制CO,为工业废气中CO2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523组)汪国雄研究员和高敦峰研究员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安庆大教授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浓度CO2直接电解高效制CO,为工业废气中CO2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1月11日至13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24年1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天然产物及糖工程研究组(1805组)尹恒研究员团队在裂解多糖单加氧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LPMO)是近年来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中新发现的一类金属酶,它们通过独特的氧化机制,可以高效切割常规水解酶难以降解的顽固多糖的糖苷键,在木质纤维素...
光驱动CO2加氢转化为高值化学品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种高效策略,可以同步缓解气候问题和能源危机。一般情况下,常压下的CO2加氢反应会发生逆水煤气反应 (CO2 + H2 → CO + H2O) 和萨巴提尔反应(CO2 + 4H2→CH4 + 2H2O),分别生成CO和CH4。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人们希望CO2加氢转化为高选择性的CO或CH4,但由于这两种反应常常同时发生,导致选择性降低,因此高选...
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碳-氢键活化是手性科学中最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但该领域,尤其是惰性sp3碳-氢键立体选择性活化研究依然面临挑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森苗团队(低碳分子硼催化组)一直致力于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化合物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硼化反应。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CO2R)制备高附加值碳基产品,可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亦可有效储存间歇性可再生电能。在碱性或中性介质中,CO2R的法拉第效率和电流密度取得了进步;而在碱性环境和中性环境,二氧化碳会与电解液中的羟基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盐,造成二氧化碳损耗,限制二氧化碳单程转化效率。在酸性介质中,电解二氧化碳可有效解决碳利用率低的难题。然而,在酸性介质中,析氢反应的动力学非常快,导致氢气成为主要...
2023年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高研院”)研究员魏伟、陈为团队在强酸性环境下高效电催化二氧化碳转化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Selective CO2 Electroreduction to Multicarbon Products Exceeding 2 A cm-2 in Strong Acid via a Hollow-Fiber Cu Penetratio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