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光谱分析 锌”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0.467 秒)
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聚丙烯腈树脂对铜、铅、镉和锌的吸附性能
聚丙烯腈聚合物 吸附性 重金属离子 原子吸收光谱法
2010/6/24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丙烯腈和二乙烯苯交联合成聚丙烯腈聚合物微球,以原子吸收光谱(AAS)法研究了它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腈聚合物对Cu2+,Pb2+,Cd2+和Zn2+具有不同程度的吸附容量; 酸度、吸附时间、离子浓度和温度等对其吸附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以AAS法确定聚丙烯腈聚合物的最佳吸附条件;其对金属离子的最佳吸附容量出现在溶液pH值为5~6范围内,静态吸附时间达到1.5~2...
锌(Ⅱ)-氟罗沙星光化学荧光法测定药物制剂中的氟罗沙星
氟罗沙星 锌离子 光化学荧光
2010/3/22
氟罗沙星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易发生光解作用。依据氟罗沙星的光解产物与Zn2+离子形成配合物,能显著地增敏氟罗沙星的荧光强度,建立了敏化荧光分析氟罗沙星的新方法。探讨了酸度、[Zn2+]/[PHFLRX]浓度比和光照等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8~5.0×10-6 mol·L-1,检出限为4.2×10-8 mol·L-1。对浓度为5.0×10-7 mol·L-1的氟罗沙星...
微乳液为介质锌的TLS法测定
锌 锌试剂 微乳液 激光热透镜光谱法
2009/11/4
在微乳液(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介质中,进行了锌(Ⅱ)一锌试剂显屯体系激光热透镜光谱法(TLs)剥定锌的研究,井与在水介质中访体系锌的测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
明,以擞乳液为介质进行锌的测定,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测下限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应用该方法进行了镀锌废液中锌的测定,结果满意。
4,4’-联吡啶与锌电极作用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锌电极 4,4’-联吡啶 吸附
2009/11/2
在成功地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拓展到纯锌电极的基础上,利用SERS对4,4’-联吡啶(BiPy)在锌电极表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iPy可能是通过N原子垂直或略微倾斜吸附于锌表面,两个吡啶环仍然共面。BiPy和锌电极的相互作用比吡啶分子要强,较大的拉曼散射截面以及两个吡啶环的存在使其可以与锌发生更强的作用。
ICP-AES分析不同锌浓度培养下锌镉超累积植物遏蓝菜的元素计量变化
元素分析 重金属超累积植物 植物修复
2009/10/30
锌镉超累积植物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是重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但环境Zn浓度是否会影响该植物对其他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的平衡,此前并不清楚。研究采用可同时测量多种元素的ICP-AES技术,分析高、中、低Zn浓度(5,50和500 μmol·L-1)多元素营养液培养的遏蓝菜中Zn, Cd, K, P, Mg, Ca, Fe, Mn, Cu等元素的计量变化特征...
十六羧酸基酞菁锌光敏剂与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及复合物的制备
酞菁 白蛋白 复合物
2009/10/28
利用光谱法研究了光敏剂分子2,3,9,10,16,17,23,24-八(3,5-二羧酸基苯氧基)酞菁锌(ZnPc(COOH)16)与白蛋白(BSA和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ZnPc(COOH)16与BSA,HSA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结合常数为2.25~2.94×106 L·mol-1。同时,通过温育摩尔比为2∶1的ZnPc(COOH)16和白蛋白混合物,进而凝胶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了摩尔比为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非蛋白结合铜和锌
铜 锌 GFAAS 蛋白质沉淀
2009/10/28
建立两步沉淀蛋白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非蛋白结合铜和锌的方法。无水乙醇以2∶1与血清混合后,再经70 ℃温度变性处理,可将蛋白质完全沉降。 用氘灯校正背景,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方法检测限:Cu,1.2 μg·L-1,Zn,0.098 μg·L-1。回收率:Cu,92.3%~104%, Zn,为90%~107%。 利用此方法测定了肿瘤患者血清中游离铜与锌,并与健康人作了对比。
双水杨醛草酰二腙的合成及其用于检测锌的研究
双水杨醛草酰二腙 锌 荧光测定技术
2009/10/28
合成了新化合物双水杨醛草酰二腙,根据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确定了其结构,研究了该化合物与锌离子在溶液中的荧光反应。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酸度为7.00时,该化合物与锌离子生成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强。体系的荧光强度与锌离子的浓度在0~65.0 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0.3 μg·L-1。通过对16种常见离子在该体系中的干扰的实验研究,证明双水杨醛草酰二腙对锌离子有良好的选择性。...
原子吸收硫化锌法间接测定精氨酸络合反应的机理研究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精氨酸 间接测定
2009/10/27
通过编程计算精氨酸和锌离子在不同pH条件下的各种存在形式,通过分析拟合分布图,研究了在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精氨酸时的pH对原子吸收响应的影响及络合反应的机理。经对不同形态的精氨酸与金属锌离子的共存区域的各种组合探讨,指出在pH 9.0左右最佳测定条件下的pH响应峰是由于精氨酸和锌离子的两种不同存在形式的变化所引起的左右峰边缘,精氨酸是以正一价荷电形态的精氨酸基Arg++-与Zn(OH)2形成了...
四苯基卟啉锌/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及可见光光催化
原位合成法 纳米复合材料 可见光光催化
2009/10/22
利用溶胶-凝胶法,经400 ℃(4 h)烧结后,原位合成不同摩尔比的5,10,15,20-四苯基卟啉锌(ZnTPP)/Ti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UV-Vis,荧光光谱等表征分析,确认复合材料中TiO2为锐钛矿相,且ZnTPP在该过程中原位生成。经150 min可见光辐照, 摩尔比为1∶100的ZnTPP/TiO2复合材料能使罗丹明B溶液降解率达到92%。其光催化敏化的机理为,通过...
1-(2-吡啶偶氮)-2-萘酚(PAN)是一种用于测定微量金属离子浓度的显色试剂,利用PAN研究了这种显色剂与微量金属离子Cu2+,Cd2+和Zn2+形成螯合物的分析条件,即与这三种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最大吸收光谱性质、pH值影响和螯合反应时间等,并结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和可见光度计同时联机的定量测定技术,定量分析了实验室水样、长江和嘉陵江地表水样中微量Cu2+,Cd2+和Zn2+金属离子的浓度。实验...
对系列取代金属(铁、锰、钴、铜、锌)卟啉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远红外光谱进行了详尽的测试和分析,揭示了不同结构金属卟啉的光谱规律,从理论上分析了形成光谱规律的原因。针对目前氯化铁卟啉轴向Fe—Cl键远红外表征的报道结果不一致性,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氯化铁卟啉中Fe—Cl键远红外吸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e—Cl键的振动吸收频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卟啉环的结构有关,且和...
牛血清白蛋白与锌试剂作用机理的荧光法研究
牛血清白蛋白 锌试剂 荧光猝灭 热力学参数
2009/4/29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锌试剂(ZCN)作用的机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280 nm的光激发下能发射345 nm的荧光(即λex=280 nm,λem=345 nm)。当BSA中加入适量的锌试剂(ZCN),BSA的荧光被部分猝灭。由Stern-Volmer方程和双倒数曲线Lineweaver-Burk方程获得了反应的动态猝灭常数、静态猝灭常数,并对猝灭的类...
纳米硫化锌的制备及光谱分析
硫化锌 纳米材料 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 光谱分析
2009/4/29
采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了纳米硫化锌粒子,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和X射线能谱仪(EDX)对纳米硫化锌的形貌、结构、组成和光谱性能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的纳米硫化锌粒子为球形,平均粒径为42 nm;XRD图谱表明纳米硫化锌呈现较好的闪锌矿晶型...
锌酞菁配合物的线性与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锌酞菁 UV-Vis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Z-扫描
2009/4/28
利用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开孔Z扫描技术对五种锌酞菁配合物的DMF溶液进行了线性与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表征;并以无取代锌酞菁为例,研究了酞菁溶液线性与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浓度效应。结果表明五种酞菁均具有显著的荧光和非线性光学效应,其非线性吸收系数在10-9 cm·W-1数量级范围。且随酞菁浓度的改变,其荧光和非线性吸收明显改变,表现出强烈的浓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