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 民族医学 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中医学与中药学 中国科学院相关记录101条 . 查询时间(2.563 秒)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与绿色农业研究中心黄青研究员课题组在灵芝抗癌药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灵芝酸D可以同时诱导食管鳞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药理研究的专业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上。 灵芝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并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其中,灵芝酸是灵芝中具有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的重要药理成分,但...
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 Bunge)(藏药名莪达夏)是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2700~4300 m的河滩、沙地、山坡、草甸,产于青藏高原。镰形棘豆主要具有抗炎止疼、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用于利便、除毒、清肿、止血,可治疗麻风病、流感及扁桃体炎等多种病症。由于其突出的疗效,具有“草药之王”的美誉。镰形棘豆是藏医常用的三大抗炎药之一,藏医在临床上使用广泛,它是六味镰...
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是一种常见的城市绿化景观植物,亦可用作植被恢复。马蔺籽作为传统中藏药材,其种皮中提取得到的马蔺子素是放疗增敏剂。可见,马蔺是一种兼具生态学价值、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的重要资源植物,其具有较大资源量。马蔺籽种仁是马蔺子素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约占种子重量的2/3,其中含有大量的油细胞,对种仁部分籽油的...
中国科学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药物工艺标准组,以枸杞为研究对象,通过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分离技术和生物学评价方法相结合,追踪、筛选出枸杞果实、枸杞花粉中具有清除活性氧(ROS)的活性成分,揭示了其祛黄褐斑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以高速剪切(HSDE)提取技术和混合大孔吸附树脂床(MAR)分离技术为核心的专利技术,构建了生产工艺包和质量标准体系,研发出了具有良好祛黄褐斑性能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新药研发团队周俊课题组一直关注兰科药用植物,前期工作丰富了石斛属茋类化合物、倍半萜(Tetrahedron Letters 2013, 54: 1928-1930;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 2013, 3, 89-92)及其生物碱(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18, 81(2), 22...
中科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武汉植物园植物化学生物学学科组博士生范民霞在郭明全研究员的指导下,基于最近研究发现抗氧化活性也可能是抑制肿瘤细胞重要的途径之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核磁共振技术(NMR)从苦苏中鉴定出一系列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化合物。首先结合苦苏不同活性部位总黄酮和酚类物质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筛选(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
藏成药“七十味珍珠丸”,成方于公元八世纪,原系藏药经典方剂二十五味珍珠母丸,始载于藏医古典著作《四部医典》。经历代藏医药学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于十五世纪中叶由藏医南方学派创造人苏喀巴.年尼多杰(公元1439-1476年),研制成七十味珍珠丸,距今有500余年的历史。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现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5 版药典。用于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中风,瘫痪、半身不...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管敏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18β-Glycyrrhetinic acid acts through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 alpha to modulate lipid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18β-甘草次酸靶向肝细胞核因子4α调控糖脂代谢)发表在药理学领域国...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管敏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18β-Glycyrrhetinic acid acts through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 alpha to modulate lipid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18β-甘草次酸靶向肝细胞核因子4α调控糖脂代谢)发表在药理学领域国...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是重要的药物研发靶点,去泛素化酶USP7参与调控包括Wnt,Notch以及Hippo等在内的多个关键肿瘤信号通路,新颖USP7抑制剂的发现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是具有多种重要药理活性的天然倍半萜内酯化合物,解析其作用机制和分子靶点对于推进其临床研究和应用非常必要。中...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湖北省地方标准公告(2019年第7号(总第192号)),由武汉植物园牵头组织制定的湖北省地方标准《中药材白及生产技术规程》(DB42/T 1525—2019)正式获批,并将于2020年3月2日起实施。 《中药材白及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中药材白及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种苗繁育、大田栽培、采收与初加工、包装、储藏与运输以及生产档案管理等白及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管理要求与技术标准...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课题组与美国匹兹堡大学Xiang-Qun Xie、Cheng Zhang团队合作,使用冷冻电镜技术(Cryo-EM)解析了结合激动剂WIN 55,212-2的人源二型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subtype 2, CB2)与Gi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分辨率为3.2?),揭示了激动剂WIN 55,212-2特异性激活CB2的机制,以及CB2与下游...
2019年6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教授应邀来校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6楼学术报告会议室作题为《外侧缰核相关光信息传导通路在介导光疗抗抑郁作用跌功能及机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副处长余成浩教授主持。苏国辉教授结合自己的前沿工作经历,与在座师生分享了关于外侧缰核相关光信息传导通路在介导光疗抗抑郁作用中的功能及机制。苏院士带领他的团队针对该项目提出了6个关键科学问题:...
近日,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生物电子技术研究室杨良保研究员等利用聚焦离子束在针灸银针上构筑了微米槽阵列,实现了高稳定性SERS活体内检测。相关成果以Gold Nanoparticle-Decorated Silver Needle for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creening of Residual Malachite Green in Aquac...
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园)药用植物与健康组成功完成了唇形科植物黄芩全基因组测序,并分析了黄芩中活性成分的进化机制,进而完整阐明了抗癌活性物质汉黄芩素的合成机制。这项研究成功解析了一种使用2000多年的药用植物中的珍贵化学物质合成途径,为通过合成生物学获取汉黄芩素提供了基础,也为其它唇形科植物的遗传分析提供了参考。4月14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