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药物管理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药物管理相关记录392条 . 查询时间(0.733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欣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俞飚课题组合作,发现了减肥植物蝴蝶亚仙人掌(Hoodia gordonii)的有效成份及减肥机制。研究论文于9月22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上。
林文翰教授负责的973课题“超深渊生物独特分子的发现和功能潜力评价”获得支持,该课题针对超深渊深海典型极端生物群,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阐明独特深海生态对深海生物的胁迫,从基因、蛋白和天然小分子系统阐明深海生物分子组成的独特性,通过构建cDNA和基因组cosmid文库,解析超深渊生物的基因簇和遗传特征,克隆一批免疫和长寿相关的功能基因包括硫氧化关键酶基因、金属解毒酶等基因,构建其...
张强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难溶性药物口服纳米制剂的转运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项目,在该研究团队承担的前一个纳米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将采用超重力反应器控制技术等自主创新的纳米技术,重点构建优化临床转化前景更好的新型纳米分散系统和纳米化药物,深入阐明其作用机理,计划在提高难溶药口服吸收的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研究人员来自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化工...
为进一步提高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广西保健食品化妆品行政监管队伍能力建设,切实提高监管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2014年8月27日至30日,由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承办的“全区化妆品行政监管人员素质提高培训班”在南宁举行,来自广西区内药监系统近300名化妆品行政监管人员参加了培训学习。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剑波、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处长万秋、广西中医...
手性非天然氨基酸是许多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合成砌块,将非天然氨基酸结构片段引入医药分子和天然产物中,能够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以及药代动力学特性,提高其成药性。但是非天然氨基酸结构多样,且具有多个手性中心,其传统合成工艺十分复杂、反应步骤多、收率低、立体选择性差。镍螯合物诱导不对称合成方法已成为该类化合物高效高立体选择性合成的重要策略之一。
弱酸性或弱碱性化合物通常以离子形式和中性形式存在。未解离的中性化合物亲脂性和膜渗透性强,离子化形式则水溶性更好。通常采用解离常数pKa反映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的解离程度。化合物的解离程度直接影响其亲脂性、溶解性等,进一步则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性质。因此作为药物早期成药性评价中很重要的性质之一,pKa值的测定是很有必要的。此外,获知化合物的pKa值可以为酸碱化合物的盐形筛选、纯...
创新药物的研发依赖优良的实验动物和疾病动物模型,以用于候选化合物的药效学、药理学和毒理学评价研究。目前药物研发中广泛使用啮齿类动物(大鼠,小鼠),由于与人种属差异较大的原因,获得的研究结果经常与人相距甚远,造成药物研发在大量投入后的最终失败。
内源性或者环境中的甲基化试剂会在多个部位修饰胞内核酸,由此引致诱变性病变甚至致死。为了避免甲基化损伤,原核生物主要利用三种DNA甲基化损伤修复机制以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主要包括DNA糖基化酶、DNA甲基转移酶以及AlkB介导的氧化去甲基酶。大肠杆菌AlkB蛋白是Fe2+和α-酮戊二酸依赖的氧化去甲基化酶,选择性修复碱基甲基化损伤。ALKBH2是AlkB的人同源蛋白,存在于十多种不同组织中。ALKB...
卤素取代已被广泛应用于苗头化合物到先导化合物(hit-to-lead)以及到药物(lead-to-drug)的优化过程中,许多药物和临床研究中的候选药物中都包含卤素。近年来,研究发现Lewis碱(O、N和S)和酸(Cl、Br和I)之间形成的分子间非键相互作用即卤键相互作用在蛋白质与配体识别与结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内源性或者环境中的甲基化分子会在多个部位修饰胞内DNA,由此引致诱变性病变甚至致死。为了避免甲基化引起的不良后果,生物体内存在多种DNA甲基化损伤修复机制以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这其中包括了DNA糖基化酶、DNA甲基转移酶以及AlkB介导的氧化脱甲基酶这三类主要的酶类。大肠杆菌AlkB蛋白是依赖于Fe2+和α-酮戊二酸的一种氧化脱甲基酶,它可以氧化目标甲基基团并释放出甲醛以避免DNA甲基化损伤。
石杉碱甲((-)-huperzine A)是一种从民间草药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中分离到的新型石松类生物碱,在1994年被成功开发应用于治疗AD病患。同时,石杉碱甲还对多种实验性记忆损害以及AD、V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前一段时间我们刚报道了石杉碱甲的三种无水晶型,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无水晶型只能在50摄氏度以上的条件下获得,在室温或以下温度往往只能得到水合物...
基于酪氨酸激酶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是酪氨酸激酶家族的重要成员,研究表明同时抑制c-Met和VEGFR-2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多个c-Met/VEGFR-2激酶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典型的如XL184、XL880、E7050和MGCD265等。
维生素D3 (VD3)可用于治疗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症,物理和化学性质均不稳定。其结构存在一个不稳定的共轭三烯,易发生局部化学反应。因此,VD3必须根据USP 34在特定的控制条件下储存和运输,并且由于不理想的固体性质,很少被制备成固体制剂,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方法能解决其稳定性问题。
药物靶标的识别与验证是药物发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药物研发过程中,30%-40%的在研药物由于药物靶标选择的不恰当而以失败告终。因此,发展一种高效的计算方法来预测新的药物靶标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都具有调控线粒体的功能,并且其抗糖尿病的作用与抑制线粒体呼吸从而调控细胞能量状态有关。线粒体功能调节剂展现了改善代谢综合症的有利效应,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研究组利用线粒体复合物Ш的抑制剂嘧菌酯(azoxystrobin,AZOX,一种常用农药)作为工具化合物,发现其改善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该研究结果为线粒体复合物Ш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