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 结构化学 量子化学 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 催化化学 热化学 光化学 电化学 磁化学 高能化学 计算化学 物理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物理化学 TiO2相关记录318条 . 查询时间(0.156 秒)
TiCl4为钛源, 采用酸催化水解法合成了活性炭(AC)复合光催化剂TiO2/wA(w:AC 的质量分数, %). 通过对苯酚、甲基橙以及六价铬的光催化降解, 考察了AC 含量、反应溶液初始pH值、使用次数对TiO2/wAC光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重力沉降法测试了催化剂分离性能. 采用XRD、DRS、FTIR、SEM、低温液氮吸附等对光催化剂晶相结构、光谱特征、表面结构等进行了表征. 结果...
通过solgel工艺在钠钙玻璃表面制备了均匀透明的TiO2/SiO2复合纳米薄膜.实验结 果表明: 当SiO2添加量较高时, TiO2/SiO2复合纳米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降低;当SiO2添加 量较低时,TiO2/SiO2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无明显变化.在TiO2薄膜中添加SiO2,可以抑制薄 膜中TiO2晶粒的长大,同时薄膜表面的羟基含量增加, 水在复合薄膜表面的润湿角下降, 亲 水能力增强....
采用改进的solgel技术制备TiO2/SnO2耦合型半导体光催化剂,利用XRD、气相色谱 仪、粒度仪和表面光电压装置等研究了耦合型半导体光催化机理和光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并通过降解甲醛探讨其在空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添加20 %(mol) SnO2的复 合半导体光催化剂,其光催化效率比纯TiO2高一倍以上.据实验结果和粒子紧密堆积原理,提 出强耦合效应和弱耦合效应的光催化反应模型...
采用反胶束法制备TiO2纳米溶胶,用浸渍提拉法在不同的条件下制备了三种TiO2多孔纳米薄膜,并利用AFM、SEM、XRD等方法对膜表面结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种膜基本上由粒径约为59 nm的纳米粒子以不同的方式堆积而成,溶胶刚生成时浸提一次,干燥、焙烧得到膜上纳米粒子分布均匀,所生成的二次粒子粒径最小,二次粒子形成的二次表面粗糙度最小,浸提10次得到膜上纳米粒子间存在较丰富缝隙结构,二...
纳米尺度TiO2微粒多孔膜电极光电化学。
以无机盐TiCl4为原料制备TiO2溶胶,并利用溶胶胶粒修饰法制备SiO2TiO2、ZrO2TiO2、WO3TiO3、MoO3TiO2及Pt/TiO2光催化剂,用于光催化氧化甲醛反应,考察添加物对 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其中,SiO2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降解甲醛性能最好,而MoO3 TiO2的催化性能最差.SiO2TiO2催化剂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可归于SiO2TiO2催化剂...
报导了Al2O3、Al2O3-TiO2TiO2担载的硫化CoMo催化剂上CO催化还原SO2的规律性,结果表明,反应物分别在350 ℃、350~400 ℃间和400 ℃完全转化为CO2和元素S.在含TiO2的催化剂上,CO-SO2反应可同时按COS中间物机理和Redox机理进行,从而使尾气中COS的含量大为降低,提高了生成元素S的选择性.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用液相沉积法在TiO2颗粒表面包覆SiO2纳米膜的过程.通过透射电镜(TEM)和酸溶实验分析,证实本实验在TiO2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连续、致密的SiO2纳米膜.ζ-电位分析表明,颗粒表面只需少量包覆就可以显著改变颗粒表面的电动力学行为.采用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测定SiO2包覆量随包覆过程的变化.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获得Ti 2p、Si 2p及 O 1s电子结合能及...
采用微波法、混合加热法和常规加热法制备/TiO2催化剂,运用XRD、BET、DRS及LRS光 谱测定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光催化降解C2H4为模型反应考察了不同制备 方法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法制备的/TiO2催化剂的光 催化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对乙烯转化率为80%,而混合加热法和常规加热法制备的样品乙 烯转化率分别为58%和41%.微波辐射制备的催...
对用混胶法和共沉淀法分别制备的TiO2-Al2O3复合载体(TiO2含量为0.08g/gγ-Al2O3)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的表征方法有XRD,XPS,LRS等,得出的结论如下:两种载体均保持了γ-Al2O3的骨架结构,但TiO2的分散状态不尽相同.混胶样品中TiO2主要以表面富集的形式分散在γ-Al2O3表面,这有利于集二者的优点于一体;共沉淀样品中TiO2趋于整个体相均匀分散,这有利于相互作用...
以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16PyCl)为模板剂, 在室温、中性条件下合成了TiO2-CeO2介孔复合氧化物, 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BET 比表面测定等技术对介孔TiO2的结构、晶相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Ce4+的引入能稳定介孔结构. 负载活性组分Ru 后, Ru 颗粒与介孔复合载体发生相互作用, 尽管可能会部分堵塞孔道, 但对于甲醇分解为CO 和H2...
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了纳米TiO2薄膜电极,应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TiO2电极在253.7 nm的紫外光照射下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 TiO2薄膜电极的循环伏安图在+0.15 V处出现新的氧化峰,交流阻抗谱的半圆明显减小,电极的开路电位在有光和无光的情况下呈现规律变化.实验证实在紫外光照射下电极表面有新物种Ti3+生成,但光生Ti3+不稳定.
分别在导电铝合金片(Al)和具有阳极氧化铝层的非导电铝片(AAO/Al), 以及铟锡氧化物导电玻璃(ITO/glass)和普通非导电玻璃(glass)表面通过提拉法制备出TiO2/Al和TiO2/AAO/Al, 以及TiO2/ITO/glass和TiO2/glass两组TiO2薄膜样品, 通过测试紫外光照下水滴接触角的变化考察TiO2薄膜的光致亲水性. 结果表明, 相对于TiO2/Al2O3/Al...
担载材料对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