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 结构化学 量子化学 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 催化化学 热化学 光化学 电化学 磁化学 高能化学 计算化学 物理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化学 乙烯相关记录207条 . 查询时间(0.367 秒)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502组群)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和高敦峰研究员团队在乙烯电催化转化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反向单原子掺杂策略,实现了高活性高稳定性的乙烯电催化环氧化制环氧乙烷。
2023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研究员邓德会和副研究员于良团队,在水直接加氢乙炔制乙烯(WAHE)反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利用碳化钼负载金(Au/α-MoC)催化剂实现了直接用水(H2O)作为氢源的乙炔加氢制乙烯新反应过程。相比于传统氢气(H2)加氢途径,该过程直接利用廉价的H2O在更低的反应温度(80°C)下进行加氢反应,提...
2023年3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崔晓菊副研究员团队通过设计多步耦合电解装置,开发直接电解含硫化氢杂质的粗合成气制备乙烯(C2H4)新过程,为粗合成气的直接高效转化提供了新思路。
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可持续利用CO2的技术,并且反应生产的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可用于存储可再生电力。然而,由于缺乏在电化学条件下的高效和超耐用电催化剂,这一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各种已开发的电催化剂中,铜基材料已成为有效地将CO2转化为多碳烃类和醇类化合物的潜在催化剂,但其活性与选择性并不理想。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者通过采用多种方法来改善铜基催化剂的电化学CO2R...
2022年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基能源纳米材料研究组(DNL2102组)包信和院士、潘秀莲研究员团队,与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分子筛催化乙烯酮制汽油反应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气转化与精细化学品催化研究中心(DNL0805组)丁云杰研究员和严丽研究员团队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万吨/年乙烯多相氢甲酰化及其加氢制正丙醇工业化技术”,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李先锋、科研及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出席鉴定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在库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鉴定会上,丁云杰...
乙炔杂质会毒化后续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影响聚合物产品质量。因此,需要在聚合之前将乙炔杂质的浓度降低至ppm(百万分之一)级别,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热催化乙炔加氢技术(图1,路线1)。然而,热催化加氢技术通常需要在1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进行,且需要引入过量氢气,不仅易引发乙烯过度加氢,还导致后续额外的气体分离操作。在更低温度下实现乙炔的选择性催化转化,同时避免引入额外气体杂质,依然面临...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与浙江大学肖丰收教授、王亮研究员团队合作,在乙烷非氧化脱氢制乙烯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乙烯和丙烯等低碳烯烃是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通过低碳烷烃脱氢,有望实现页岩气直接生产低碳烯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金属铁(Fe)催化剂曾被用于非氧化脱氢反应,但其存在积碳严重的问题。而通过分子筛S-1改性的Fe-S-1,在非氧化脱...
近日,采用我所丁云杰研究员、严丽研究员团队自主研发的乙烯多相氢甲酰化及其加氢技术生产正丙醇工业化装置,在宁波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全流程一次开车成功,产品丙醛和正丙醇的质量均达到国际优级品标准,正丙醇中酸含量只有2~3ppm,远低于美国材料实验协会的标准规定(正丙醇中酸含量小于30ppm)。该技术的核心催化剂采用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多相单原子催化剂,解决了80多年来均相催化多相化一直没有解决的配体和活性金...
CO2活化和可控C-C偶联合成两个或多个碳原子(C2+)化合物(如乙烯和乙醇)是化学领域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相对热催化,电催化经过不同的C-C偶联机理实现CO2的还原偶联,能更好地调控C-C偶联过程。因此,创制高效催化剂,实现高电流密度、高C2+选择性、高稳定性的“三高”性能,是推进电催化还原CO2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
CO2活化和可控C-C偶联合成两个或多个碳原子(C2+)化合物(如乙烯和乙醇)是化学领域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相对热催化,电催化经过不同的C-C偶联机理实现CO2的还原偶联,能更好地调控C-C偶联过程。因此,创制高效催化剂,实现高电流密度、高C2+选择性、高稳定性的“三高”性能,是推进电催化还原CO2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
CO2活化和可控C-C偶联合成两个或多个碳原子(C2+)化合物(如乙烯和乙醇)是化学领域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相对热催化,电催化经过不同的C-C偶联机理实现CO2的还原偶联,能更好地调控C-C偶联过程。因此,创制高效催化剂,实现高电流密度、高C2+选择性、高稳定性的“三高”性能,是推进电催化还原CO2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野课题组与程俊课题组合作,在CO2电催化还原制乙烯和乙醇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to ethylene and ethanol through hydrogen-assisted C-C coupling over fluorine-modified copper”发表于Nature Catalysis ...
近日,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柏标教授团队,提出通过对Cu2O纳米颗粒的晶面调控,实现高效电催化二氧化碳制乙烯。相关研究成果以“Cu2O nanoparticles with both {100} and {111} facets for enhancing the selectivity and activity of CO2electroreduction to ethylene”为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