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 结构化学 量子化学 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 催化化学 热化学 光化学 电化学 磁化学 高能化学 计算化学 物理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化学 电子相关记录583条 . 查询时间(2.512 秒)
2024年3月11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方亚泉团队和北京大学周辰团队合作,在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希格斯物理的模拟分析中,尝试基于国产的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支持向量机(QSVM)的ML算法,分析希格斯粒子衰变到双光子过程,达到了与传统SVM类似的敏感度;并且,基于国产量子计算机硬件的结果与国际上同类量子计算机的结果也是可比的。研究结果作为首篇利用国产量子计算机硬件实施高能物理QML物理分析研究...
2023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袁开军团队,利用飞秒时间分辨光谱,实现了对复合结构的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的动力学探测,发现其尺寸效应在电子-声子散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023年12月2日至3日,先进电子显微镜成像/原位暨催化国际研讨会在上海科技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上科大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市高分辨电子显微学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吸引了百余名师生、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员参加,共同探讨先进电子显微镜成像、原位与催化等热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上科大物质学院教授王竹君担任会议主席。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赵旭课题组在电子电镀废水电化学脱氮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刊物《Nature Water》上(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4221-023-00169-3)。
马骏团队利用皮秒脉冲辐解技术建立一种全新的高时间分辨界面催化反应研究方法,直接观测二氧化碳自由基(CO2?–)在纳米催化剂界面上自纳秒至秒尺度内的中间态结构及其瞬态动力学过程。实验识别了铜、金、镍三种典型金属催化剂界面上CO2?–的特征中间体结构及其反应动力学,并深入考察了催化剂尺寸和电解质中阳离子对中间体界面稳定的重要影响。实验成果阐明了 CO2?–界面稳定过程的反应机理,为深入理解二氧化碳选择...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专利:一种对InP基RFIC晶圆进行电化学减薄抛光的方法
【北京大学物理化学学术报告】能源材料中相转化与界面结构的电子显微学分析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柔性电子产品因其独特性质在电子皮肤、人机界面、柔性显示、可穿戴设备、便携式能源装置和植入式器械等领域的众多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电纺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用于制造新兴的柔性电子产品方面展示出巨大的前景。本文全面回顾了基于静电纺丝的柔性电子(图1),包括电纺技术简介、电纺纤维多样性、电纺纤维电子器件集成策略和各种器件平台(包括电极、电阻、电容、压电/ 摩擦电...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洪文晶教授应Angewandte Chemie期刊的邀请,对单分子尺度超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相关论文以“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upramolecular Junctions” 为题于近日在线发表(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10.1002/anie.202216819...
2022年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电荷/能量转移与光催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一类低毒性量子点作为强还原剂和三线态敏化剂的有机光催化应用。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在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厦门福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专家协助下,打通了从合成气制备乙二醇的常压加氢催化技术难关,完成了在近常压和低于200 °C的条件下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的规模化试验,相关成果以“Ambient-pressure synthesis of ethylene glycol ...
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光催化材料实现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最理想方式之一。然而,多数光催化材料光谱响应范围小、能量转化效率低、稳定性差和有毒性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光催化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用于光解水反应的发现(如图1),为光催化技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主要由于g-C3N4具有良好的理化稳定性、无毒、响应可见光的带隙结构、廉价和易于功能化等特...
基于过硫酸盐活化的高级氧化技术是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基质严重地制约了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最新研究表明,在某些催化剂的作用下,过硫酸盐能够以电子转移的非自由基机制氧化降解污染物,而催化剂主要起电子转移媒介的作用。这一技术不易受水环境中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常见阴离子和天然有机物的影响,对目标污染物的氧化去除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同时,实验现象初步显示这一技术有望实现污染物的降解...
2021年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无机催化研究组(507组)叶生发研究员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曲景平教授团队合作,利用邻苯二硫酚桥联双铁配合物与亚硝基苯(PhNO)反应,合成了硫桥联双铁苯基亚磺酰胺配合物。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祝洪洋教授与黑龙江大学王国风教授合作,在高性能光催化CO2光催化剂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近日,其研究成果在一系列顶级期刊发表,并被材料科学站、催化剂等多个公共媒体推送。相关成果包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