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土木建筑工程 >>> 工程结构 >>> 杆件结构 薄壳结构 悬索与张拉结构 实体结构 结构设计 工程结构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工程结构 工程力学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0.964 秒)
近日,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林旭川研究员参与完成的项目“复杂高层建筑结构高效建造关键技术”获得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是我国一级协会,具有很高的行业权威。
2021年9月25-27日,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大会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第三届学术年会在桂林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共有22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做了23个学术报告。因疫情影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通过视频方式积极参会,进行学术报告并与参会代表深入的交流,探讨科研成果进展及相关研究。
陈相兆,副研究员,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学博士,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城乡韧性防灾团队副研究员,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地震局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情景构建团队),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专家组成员。
李吉超,男,1990年2月出生,云南昆明人,工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工程系统抗震韧性分析方法与提升技术、智能振动控制理论研究。研究方向:(1)工程系统抗震韧性分析方法与提升技术抗震韧性分析理论、基础设施抗震韧性评价(2)智能振动控制理论结构隔震技术、电气设备半主动控制、智能控制理论。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第五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入选名单,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孙柏涛研究员和张桂欣副研究员发表的《中国大陆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分布研究》成功入选。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专业综合(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土力学)考试大纲。
马加路,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极端荷载作用下空间结构安全防护、核电站重要设备振动控制、机器学习等相关研究。
陈永盛, 博士,副研究员,籍贯:河南省南阳市,专业: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研究方向:A:结构试验方法与技术:混合试验方法、系统辨识参数估计、模型更新混合试验;B:结构抗震分析与仿真:结构破坏机理分析、多尺度建模与分析、参数识别模型修正;C:结构性态评估与韧性提升技术:结构易损性分析、结构抗震鉴定、隔震与耗能减震。
周中一,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低多层建筑结构抗震、核电反应堆厂房结构抗震和大型LNG储罐结构抗震技术与理论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参编国家行业标准1部,北京市地方标...
林旭川(1984-)浙江乐清人,1)区域与城市地震灾害仿真与监测:城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基于监测的区域灾害在线模拟避难场所规划、大规模并行计算、城市震害模拟器开发(2)钢结构减震与损伤控制研究:高强钢减震结构体系开发、结构损伤控制与消能装置研究(3)结构地震倒塌分析与模型研究:结构地震倒塌模拟与模型开发、跨尺度建筑地震灾害模拟3. 承担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王多智,研究方向重要功能性建筑非结构构件抗震;大跨空间结构抗震、抗冲击;主要奖项及荣誉(限15项)2017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第五获奖人。2016年第25届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