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 固体相关记录280条 . 查询时间(0.375 秒)
一种固体酸催化甲醇脱水连续生产二甲醚的方法,在反应器内分段填装固体酸催化剂;每个催化剂床层上部装有惰性填料层;冷激物料通过惰性填料层后与固体酸催化剂接触;反应压力为0.2~4.0MPa,反应温度为120~400℃,进料空速为0.1~20.0h-1。本发明通过分段装填固体酸催化剂,并利用冷激物料控制气相反应催化剂床层的温度在一设定的范围内;在能获得较高的甲醇转化率条件下,由于催化剂床层温度控制均匀,...
基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技术高温(650-800℃)电解CO2,相比热催化转化、光催化、常温电解等技术,具有能耗低、单程转化率高、寿命长等优势。因此SOEC技术在规模化电解CO2制备合成气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专利:一种固体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专利:外热式固体含碳物料热解方法以及热解系统
2023年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在尖晶石相ZnAl2O4催化合成气转化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在原子水平上揭示了双活性位点的协同作用机制。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朱雪峰研究员团队与科罗拉多矿业学院RP O’Harye教授合作,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分析并绘制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s)中二氧化碳电还原的热力学反应相图,揭示了操作过程中的能斯特电位(EN)是控制该体系中各种反应(CO2电还原、积碳反应和金属Ni氧化)的决定性因素。相关研究结果可为SOECs的结构设...
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是构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全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然而硫化物电解质面临对水敏感、电化学窗口窄,与高电压氧化物正极材料不匹配等问题,阻碍了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的实际生产和应用。传统解决硫化物电解质与高电压正极匹配性问题的方法是对正极颗粒进行包覆,包覆材料通常选择电子绝缘材料,比如LiNbO3、Li4Ti5O12、Li3InCl6等。但这种方法往往需要额外复杂的包覆...
固体材料中的电声耦合是凝聚态体系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它对各种物理现象起着重要作用。比如,低能电子激发与晶格振动的耦合将极大地影响体系的输运和热力学性质,并有助于间接带隙半导体的光吸收过程。电声耦合还从根本上提供了一种电子-电子间有效的吸引相互作用,这也成为常规超导现象中电子配对的起源。对声子体系,电声耦合会显著影响晶格势以及声子色散关系,导致光电子谱、拉曼谱中的特征结构和孔恩异常。电声耦合也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剂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核磁共振及催化化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5T5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与美国高场实验室甘哲宏博士等合作,在超高场(1.5GHz)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应用于固体材料表面结构表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分会公布了2022年度电化学奖,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任斌教授因在高时空分辨电化学光谱仪器方法方面的贡献成为该年度获奖人,这也是该奖项首次授给亚洲国家学者。
超滑是近代摩擦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指摩擦系数在10-3量级或更低的润滑状态。超滑有望为节能降耗、机械装备设计带来变革性的进步。2022年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发中心纳米润滑课题组在固体超滑新体系创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研究人员采用“摩擦+催化”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不依赖薄膜沉积工艺,通过外部“催化”调控摩擦的新体系(图1)。利用金属催化作用在碳膜摩擦界面形成石墨...
固体核磁共振作为一种无损的表征手段,广泛用于研究生物分子、聚合物、无机材料中原子分子层面的结构及动力学,对于多晶粉末、液晶、无定形材料及多组分固体混合物的表征具有独特优势。作为固体样品中重要的各向异性核自旋相互作用,偶极耦合与化学位移各向异性包含了丰富的样品结构与分子运动性信息。在魔角旋转高分辨固体核磁技术基础上,通过射频脉冲序列对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态进行操纵,可以选择性地利用偶极耦合或化学位移各向...
金属锂因其最负的电化学势和高的理论比容量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锂枝晶生长所造成的安全问题长久以来制约着可充电锂负极的应用。高浓盐电解液(HCEs)能够减缓锂沉积过程中因电极表面锂离子耗尽所引发的锂枝晶的尖端生长,稳定锂电极的循环性能。在HCEs中添加对锂盐溶解度低的稀释剂(氟化溶剂,如TTE),可以形成局部高浓度电解液(LHCEs)。LHCEs既保留了高浓度锂离子的电解质环境,又改善了电解液...
羟基是金属氧化物表面的主要活性位点之一,然而,羟基的光谱表征非常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对于一些富羟基表面体系,所获得谱图的分辨率十分有限,且定量分析过程也比较繁琐。1H NMR技术得益于NMR对短程结构的高灵敏度、1H的 100%天然丰度和高旋磁比,以及1H易定量分析等优势,在羟基表征中展现出较高的优越性。
2021年12月2日,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剑锋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期刊上发表文章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s the structure and dissociation of interfacial water,通过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技术揭示界面水分子结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