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土木建筑工程 >>> 建筑史 土木建筑工程基础学科 土木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材料 岩土工程 工程结构 土木建筑结构 土木建筑工程设计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 土木工程机械与设备 市政工程 城市规划与设计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建筑经济学 土木建筑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土木建筑工程 结构相关记录2902条 . 查询时间(0.442 秒)
上海市工程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原名上海市工程结构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科院集团)建设。重点实验室创建于1992年,于1994年通过验收,在市科委组织的多次评估中表现优良。
为研究带可更换低屈服点耗能梁段端板连接的钢框筒结构(SFTS-RSLs)抗震性能和震后可更换能力,以耗能梁段长度和楼板组合效应为研究变量,设计3个2/3缩尺的单层单跨SFTS-RSLs子结构平面试件。框筒柱和裙梁采用Q460高强钢,耗能梁段采用低屈服点钢LYP225。通过水平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结构的破坏模式、刚度、承载力、耗能能力、延性、可更换能力以及耗能梁段塑性转角与超强系数进行研究。
榫卯是指木结构建筑中柱、梁等构件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然而,木材作为一种生物材料,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出现的干缩湿胀、开裂变形等损伤会对榫卯连接节点的连接特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探究木结构榫卯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教授陈肇元,2020年6月2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陈肇元,1931年出生,浙江宁波人,1949年考入上海中国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前身),1950年转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52年提前一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土木类学科评议组成员和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第五届专家组成员。因在防...
重庆大学成功完成中国首个足尺实体6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振动台试验。据试验主持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周绪红介绍,该试验也是目前世界上首个6层足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双向地震动输入的振动台试验。据悉,该振动台试验是周绪红院士和重庆大学教授石宇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钢结构高效抗震体系研究》的试验项目之一。
在今年4月底,江苏省首栋 “近零碳”木结构建筑——江北国际健康城人才公寓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封顶,进入内部装修和外立面玻璃安装阶段。
近日,我院黄斌博士和詹瑒博士被《建筑结构学报》聘为中青年审稿专家,聘期4年。此次学报新增中青年专家,是期刊自身发展和审稿工作的迫切需求,得到了《建筑结构学报》主编聂建国院士的鼎力支持,两位博士是经张文福教授推荐当选的,他们的成功入选 ,提升了我院在相关专业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砌体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较大的易损性,加固是提高其安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纤维编织网增强水泥基材料(FRCM)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作为加固材料具有对原结构自重增加较小、几乎不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施工便捷以及与砌体材料协同受力性好等优点,且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砌体古建筑的加固修复,在砌体结构加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从FRCM与砌体界面黏结性能、FRCM加固砌...
提出一种带可更换构件的RCS混合框架结构,其结构组成包括耗能框架和主框架,利用可更换构件损伤集中耗能,地震后通过更换受损可更换构件实现结构功能快速恢复。采用SAP2000对14榀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对比研究了混合框架的受力性能,明确了混合框架的屈服机制及受力状态。分析了可更换梁的破坏模式、截面形式及布置位置,耗能框架的跨度及布置位置等参数对混合框架受力特性的影响。基于受力特性分析结果,提出...
布达拉宫建筑群山地结构众多,其与平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可靠度差异较大。对布达拉宫内典型藏式山地结构占堆康进行基于环境振动的动力特性测试,分析基础约束刚度频率敏感域曲线,应用实测结果修正有限元模型。基于首超准则及泊松跨越假定提出改进的动力可靠度解法,将占堆康视为串联体系得到其体系可靠度,并得到基础约束刚度的变化对动力可靠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动力测试结果为有限元模型的修正提供依据,藏式山地结...
工程结构设计以安全和可靠性为基本属性,在人本化关切层面不断进步,但对工程结构造成环境影响的忽视致使工程建设热潮成为环境退化诱因之一。近年兴起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致力改善这一现状,依此可建立工程结构的环境可适应性设计,实现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调控,引导环境友好的工程进步。然而长期以来,工程结构设计与环境影响设计的研究进展处于两条近乎平行的轨道,两类单向设计在实践中常相互制约。工程结构与环境系统的同步可持续...
由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有限公司和同济大学等16个单位参编制订完成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T/CECS 625-2019已正式发布。
近期,清华大学土木系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型材结构标准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土木系冯鹏教授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复合材料拉挤型材结构技术规程》T/CECS 692-2020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首部针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型材结构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技术标准;
研究背景:大跨度单层柱面结构是近三十年来在中国取得飞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被广泛的用于大型体育馆、展览馆、航站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已建成的此类结构都成为了所在城市和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因此其破坏倒塌引起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将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冲击。尽管众多学者已经开展了结构的连续性倒塌和抗倒塌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研究主要是针对框架结构。而对于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20年硕士复试专业基础测试混凝土结构大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