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土木建筑工程 >>> 建筑史 土木建筑工程基础学科 土木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材料 岩土工程 工程结构 土木建筑结构 土木建筑工程设计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 土木工程机械与设备 市政工程 城市规划与设计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建筑经济学 土木建筑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土木建筑工程 科学家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813 秒)
2022年1月5日,全球学者库网站公布了“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何满潮院士、鞠杨教授、左建平教授入选。此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有8位学者入选。
日前,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符淙斌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葛全胜团队合作,着眼于历史气候变化对于古代先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古代先民对于历史气候变化的适应开展研究,发现由历史气候变化导致的降雪变化是造成在过去千年时间尺度上(唐至清)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坡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徐世烺教授团队研发出一种高韧性纤维混凝土材料,具有高韧、控裂、耐久的特性,拉伸变形能力可高达普通混凝土的800倍。这项成果于8日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脆性大、易开裂是普通混凝土的天然属性。”徐世烺说,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用量更是高居世界前列,混凝土裂缝会降低大型工程寿命,造成大量经济损失,甚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2018年11月10日至11日,以“高海拔区域岩土工程灾变机制与综合防控”为主题的中国科协第368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成都金韵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学协会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库区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承办,《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桥梁研究所、西南交通...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建设需求,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深部发展,地下工程“深、长、大、群”的特点愈加明显。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联合清华大学承办中国科协2017年青年科学家论坛,拟于2017年11月18-19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论坛,本次论坛主题是“深部地下工程孕灾机理与动态调控”。本次论坛将召集国内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的青年学者,围绕主题对深部地下...
2017年5月12-14日,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领域青年科学家战略论坛在武汉洪山宾馆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E0907和E0908两个学科领域内重要项目的中青年科学家和岩土工程、水工结构领域约87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学术盛会。论坛主席为薛强研究员、周小平教授、周伟教授、王进廷教授,共设2个分会场。
本周发表在《自然》上的一则研究表明,法国一个洞穴中发现的古老的环形结构可能是尼安德特人搭建的。这些环形结构的建造和位置,加上用火的痕迹,似乎表明其建造者有着比以前归因于尼安德特人更复杂的行为。1992年在法国西南部的布吕尼屈厄洞穴距离入口336米处发现了一些用大约400个石笋搭起来的结构,至今为止都对此研究甚少。法国波尔多大学Jacques Jaubert和同事表示,当中有两个结构是环形的(2.2...
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北京服装学院、福州大学以及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办,台湾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可穿戴智能技术应用天津研究院协办的中国科协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2015海峡两岸可穿戴技术与设计研讨会”于2015年9月18-20日在北京服装学院召开
因在岩土工程风险与可靠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李典庆日前获2015年度国际岩土工程安全协会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GEOSNet Young Researcher Award),2015年全球仅三人获奖。该奖每两年颁给1至3位年龄40岁以下、对岩土工程风险与可靠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此次另两名获奖者分别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博士。
对英国巨石阵12平方公里的土地历时4年的研究后,科学家在新石器时代的石头附近发现了庞大的建筑群——树篱、小礼拜堂、坟、大坑。该发现进一步表明,这块区域曾经被作为宗教仪式的场地。科学家在近日于伯明翰市举办的英国科技节上报告了这一发现。研究还发现了一处引入注目的遗迹—— 一个33米长的古坟丘包含了一个巨大的木质建筑,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古代部落进行特殊仪式的场所。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2008年11月3日说,韩国科学家发明一种无水泥混凝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全南大学教授宋镇圭(音译)负责的研究小组利用鼓风炉矿渣和细小尘土代替水泥。这种水泥替代品只需混合微生物和轻而结实的材料,便能制成混凝土。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07年4月6日报道 来自Fraunhofer研究所的结构经久力和系统可靠性部门以及Darmstadt技术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找到了一种解决噪音方法:新型吸音窗户。研究所能源、环境及健康部门的Thilo Bein博士表示:“我们的测试显示这种窗户能将频率在50到1000赫兹之间的声音平均减小6分贝,这使我们感受到的噪音减小约一半。”专家还预计这种窗户能将频率低于1000赫兹的客机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