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药物化学 生物药物学 微生物药物学 放射性药物学 药剂学 药效学 药物分析学 药物管理 药物统计学 药学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药学 螺旋霉素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096 秒)
用薄层色谱法考察了NaOH浓度对分离的影响,选用了含0.3 mol/L NaOH的0.5%CMC-Na溶液调和制板,以甲醇—乙酸乙酯—环己烷(10:45:45)为展开剂可将螺旋霉素完全分离,以甲醇—乙酸乙酯—环己烷(8:46:46)为展开剂可将乙酰螺旋霉素基本分离。用CS-910薄层扫描仪对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
为了分离螺旋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正、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μ-Bondapak C18柱,以甲醇-0.01 mol/L H3PO4(45:55)为流动相,可将乙酰螺旋霉素各组分完全分离,以甲醇-0.01 mol/L H3PO4(40:60)为流动相,可将螺旋霉素三组分较好地分离。用Zorbax CN柱,以甲醇—异丙醇—环己烷为流动相,可将螺旋霉素三组分满意地分离。
 该项目为微生物发酵工程,通过代谢网络方法研究来提高螺旋霉素的生产水平,主要是从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基础研究着手,分析了螺旋霉素发酵过程的代谢网络节点和中间代谢物流量的动态变化,确定了螺旋霉素合成代谢途径中的控制步骤,寻找到促进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系:酰基激酶和酰基CoA合成酶,及对这些酶系起到激活作用的促进因子,通过对不同时间加入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酰基激酶和酰基CoA合成酶激活剂进行小试、中...
乙酰螺旋霉素(Acetyl spiramycin,简称AC-SPM)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螺旋霉素半合成衍生物,1965年由日本首先研究成功。该品种对革兰氏阳性菌、淋病双球菌及梅毒螺旋体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对耐其他药物的葡萄球菌也有高度的敏感性。由于本品体内组织分布浓度高,维持时间长,加之能耐酸耐热,因此比螺旋霉素、红霉素的抗菌作用强。 本研究从甘肃永昌县土壤中分离到螺旋霉素...
通过实验发现了螺旋霉素乙酰化和脱乙酰的规律,并根据该规律找到最佳配料比、最佳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创造了可定向生产含量达90%的单乙酰螺旋霉素和含量达80%以上的双乙酰螺旋霉素的制造方法,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分析乙酰螺旋霉素不同组分的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制造单乙酰螺旋霉素时,以组分Ⅱ和Ⅲ为主的螺旋霉素可在室温下完成,不需加热,可以节省能源,同时反应时间比原工艺缩短一半,提高产量一倍,大大降低了...
  该成果采用环隙式离心萃取器首次实现螺旋霉素提取工艺中反萃取过程的连续操作,替代搅拌反应釜静置分层的间歇式操作,克服了因酸水接触时间过长而引起的降解所造成的收率降低问题,克服了质量不稳定和产生乳化物而造成的不利影响。该工艺经工厂半年多的运行表明,产品纯高度,质量稳定,反萃取收率高(96%以上),工艺流程先进,设备运行可靠,与原工艺相比,提高了总收率(从62%提高到70%以上)。
新型高效螺旋霉素萃取剂     萃取剂  螺旋霉素       2008/10/7
螺旋霉素临床上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及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立克次氏体及大型病毒所引起的感染,耐受性较好,临床应用后的毒副反应少。工业上发酵生产,用溶剂萃取法提纯,萃取剂大多采用乙酸丁酯。用乙酸丁酯作萃取剂存在一系列的缺点,如萃取剂耗用量大(一般每10亿单位耗用6-8kg);乳化严重;回收能耗过高等。该实验室针对螺旋霉素发酵液体系开发的新型高效萃取剂,具有萃取速度快、容量大,收率高,水中溶解度小,乳化小...
该项目对螺旋霉素产生菌的次级代谢途径相关酶--酰基激酶和酰基CoA合成酶的活性趋势、特性、与产物合成的相关性及金属离子的影响等进行深入的研究,验证了这二个酶与螺旋霉素合成密切相关,并且被Co^(2+)、Mn^(2+)等二价金属离子所激活。他们探索与研究了在摇瓶发酵中添加二价金属离子的最佳量和最佳时机,以及控制工艺,使摇瓶发酵单位最高提高29.4%。此后在河南天方药业公司209车间将此工艺放大,使...
目的提出一种极谱测定乙酰螺旋霉素(ASPM)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单扫描极谱法,在含溶解氧的0.1 mol·L-1 NH4Cl-NH3·H2O(pH 8.9)缓冲液中ASPM产生1个灵敏的平行催化氢波[峰电位Ep=-1.63 V(vs SCE)]。结果该平行催化氢波的二阶导数峰峰电流i″与ASPM浓度在1.74×10-3~3.48 μ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 9,n=13),检出限为...
目的建立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测定乙酰螺旋霉素的新方法。方法在碱性介质中乙酰螺旋霉素能强烈抑制luminol-K3Fe(CN)6化学发光反应。本文以乙酰螺旋霉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luminol-K3Fe(CN)6化学发光强度降低值的呈线性关系为基础,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快速测定乙酰螺旋霉素。结果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100 μg·L-1,检测限为40 ng·L-1(3σ),RSD小于3.0%(n=8...
用大孔吸附树脂等方法分离丙酰螺旋霉素(Pro-SPM),除得到以前分离的丙酰螺旋霉素III(ProSPMII)外,又得到一个新成分。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UV,HRMS,1HNMR,13CNMR(含DEPT)和1H-13CCOSY]数据,并与Pro-SPMII比较,Pro-SPMII仅C3酰基不同,命名为丙酰螺旋霉素II(Pro-SPMII)。
在0.lmol/LCdCl2螺旋霉素络合推动Cd2+离子在界面传递的伏安波。其特性与常规半微分极谱波类似。△ψ随乙酰螺旋霉素的浓度增加向阴极方向移动。ep乙酰螺旋霉素的浓度呈线性相关,线性范围为29~437U/m1,检测限为7U/ml。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左右,回收率为97~102%。与生物法相比,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