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美学 >>> 美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美学其他学科 审美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154 秒)
从《审美教育书简》的现实诉求来看,人们通常将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定位为对审美乌托邦的构建;深入康德所开启的先验层面,席勒的美育理论则显示出其对于人性建构的重要意义。顺着康德先验哲学的视角切入席勒的审美状态,其核心术语“游戏冲动”概念呈现出三层依次递进的内涵:(1)通过游戏状态的“自由心境”来消除因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张力所导致的人性分裂;(2)借助游戏结构的“扬弃环节”建构物质冲动与理性冲动在对立中...
上世纪50年代末,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欧美发达国家带来了一个物质繁荣以及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消费时代的资本以逐利为目的,积极制造各种消费需求,引领消费。商家通过新的传媒和信息技术,及时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文化需求,将商品消费与文化消费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扩大消费的范围,加快了消费的速度。符号体系和视觉形象的生产,对于控制和操纵消费趣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消费时代的消费本质体现了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的逻辑...
图像时代的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  图像时代       2009/10/30
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图像在这个时代的内涵是:具有可传播性的图像影像。并指出这个时代审美观的内在特征就是审美感性化与真实观的改变,因而我们在肯定图像带给我们感性释放的巨大意义的同时要警惕图像带给我们的幻境,注意图像的自律。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认为康德的先验主义不够彻底,陷入了心、物二元论,只有现象学才能使“心”完全摆脱“物”而独立出来。现象学的所谓“现象”并非客观事物的表象,而是“纯粹意识”。他提出“本质直观”,实际上以之代替了感性直观,意在借以摆脱自然个别性的“遮蔽”来彰显或澄明“绝对直理”。这样一来,感性作为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审美感性对象又是怎样构成的?它与自然感性现象有何区别?其具体结构是什...
康德认为没有所谓“纯粹”的美学,从而隐约地表现出了对审美的实践维度的构想,但由于他拒绝赋予美学以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目的而未能完成。黑格尔明确地予美以客观的目的,即“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但他的美学所表现的乃是一种哲学思维的理念,没有人人切实皆有的“感”、“觉”或“悟”,不合审美的感性特质,审美的实践维度之建立的愿望仍然落空。中国传统美学则始终把涵养人人生命中所具有的道德实体“心”、“性”作为审美的...
在全球化的语境里,我们正历程着“审美泛化”的质变: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蔓延,大众化的设计正是其中的急先锋;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逐渐向生活靠近,设计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也在日渐模糊,这便是“审美日常生活化”。
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专论“生活美学”的专著,与当代实用主义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千禧年出版的《活生生的生活》(Performing Live)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试图超出欧美中心主义的视角,阐释当代美学的“最新转向”,从而重建起一套活生生的“生活美学”架构。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当代文化的“超美学”走向)与“审美日常生活化”(前卫艺术的“反美学”取向)的历史背景下,该书重思了美与“日常生活”、...
自然美的发现与审美化的生存     自然美  审美       2009/1/16
中国人很早就把自然作为审美对象看待了。《诗经》里已有直接赞颂自然山水之美的诗行。到了魏晋时代,自然已经除去了神秘色彩,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此时不但出现了以自然本身为审美对象的山水田园诗,而且自然事物也成为对人的审美评价的标准。《世说新语》里,人的美与自然山水之美相互衬托,往往以自然之美来形容、比喻人的美。山水之灵秀成了人的精神风貌的比拟和见证,同时也是人的精神力量的源泉。自然本身不再作为某种道德品...
环境美学将环境作为审美对象,其意义不仅是美学观念的变迁,更重要的是在感知层次上对人与自然的亲密连续性的体认。……在伯林特看来,环境美学的批评就不仅仅是审美活动,它具有重新阐释甚至改造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我们的生活方式乃至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制度的作用。   以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为标志,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环保运动在西方国家如潮涌起,取得了不少成果。在...
文身作为人类古老的文化艺术现象,现今又普遍的流行,成为人们彰显个性的“另类”时尚,从对文身的历史及源起的追问中,我们发现文身日益成为人们自觉追求美的身体装饰艺术。因而从美学的角度去发现它的审美意蕴便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对当代身体美学理论的建构又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正在被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进程取代。在都市化进程中,作为传统城市化进程主要实践方式的现代工业受到巨大的冲击,被当代的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都市经济要素所替代。在都市化进程中,现代工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现实命运:一是边缘化,现代工业作为人类生活支柱的朝阳时代正在成为历史;二是景观化,是指工业生产空间同自己固有的“生产内容”与有限...
席勒从1793年夏天开始写作《审美教育书简》,并于1795年把它发表在《季节女神》(Horen)上。这些书简成为了现代性的审美批判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席勒用康德哲学的概念来分析自身内部已经发生分裂的现代性,并设计了一套审美乌托邦,赋予艺术一种全面的社会——革命作用。由此看来,较之于在图宾根结为挚友的谢林、黑格尔和荷尔德林在法兰克福对未来的憧憬,席勒的这部作品已经领先了一步。艺术应当能够代替宗教,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