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哲学 生活相关记录151条 . 查询时间(0.185 秒)
破解指示我们:回归生活本身。陶渊明有诗云:“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辞》)破解就是回归:回归我们的真正的田园。回归作为一种向某种“目的地”的进发,亦即:从最近的地方向最远的地方进发。以历时的眼光看,这个最近的地方无疑是现代新儒家,而最远的地方则是战国儒家;但是从共时的眼光看,这个最远的地方其实正是最近的地方,因为回归就是“回家”,就是回归我们自己的生活。现代新儒家作为我们回归的出发点...
这里,读者可能产生一种疑问:这里似乎存在着某种循环,因为作为形而上学的本源的生活,似乎恰恰就是形而下的东西,而它们却又是以形而上的东西为基础的?这确实是一种“循环”,但它却不是逻辑的循环论证意义上的循环,而是生活本身的“循环”:它是生活情境的本源结构。形而下学在两层意义上是本源于生活的:其一,形而下的东西根据于形而上的东西,而形而上的东西本源于生活;其二,所谓“形而下”的东西,一方面作为本源结构的...
近代以来的中国,一直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制度忧患意识;而这种制度忧患意识又自然而然地与儒学的现代命运问题纠结在一起,从而也与儒学和制度之间的关系问题纠结在一起。中国现代思想领域的这种现象,其实早已在事实上构成了制度儒学的论域,然而却一直没有在学术上得到一种鲜明的专题化表达;直到干春松教授明确地提出了“制度儒学”这个标志性的概括,这个论域才在当代学术的问题意识域中得到应有的凸显。因此,在当今的儒学研究、...
主义”的思想视域,而是“生活-存在”的思想视域:生活乃是先在于任何存在者的存在本身,而非任何存在者、包括“生产力三要素”之类的存在者。在这个意义上,“生活”本身是“无”。所谓生活方式,只不过是生活衍流的一种历时的显现样式,由此,所谓“解释”、所谓“历史”才是可能的。“制度化儒学的解体”的发生,乃渊源于现代性的生活方式。干春松教授关于“制度化儒学的解体”的许多解释,实际上就是在论说生活方式的这种转变...
现代主义者也是不同的。在我看来,需要重建形而上学;“拒斥形而上学”是不应该、也不可能的。我下面还会谈到这个问题。那么,重建形而上学,首先就是重建主体性的问题。而要重建主体性,胡塞尔的纯粹意识现象学非常值得参考。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探讨儒家的“良心”、“良知”、“良能”跟胡塞尔的几个基本概念之间的一种比较:“纯粹先验意识”(reinetranszendentaleBewußtsein...
发问。发什么问呢?即便你这是一个绝对的主体性,不是“主-客”架构之下的相对主体性,但仍然存在问题,这就是海德格尔最著名的一个观念:存在的遗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存在者是何以可能的?这个问题当然是康德最早提出的,但海德格尔认为康德并没有能解决这个问题。[18]你之所以能够提出“认识论困境”问题,是因为你预先设定了主体和客体。主体和客体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实体,是存在者。而我们要问:存...
呢?用儒家的话来说,首先回到“大本大源”,回到“源头活水”,那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情感、作为生活情感的仁爱,在这种本源上来重建形而上学。究竟如何重建呢?那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这里不可能展开来讲。简单来讲,首要的环节是主体性的重建。我刚才讲了,主体实际上有两个层次。首先是----用孟子的话来讲----“先立乎其大者”(《孟子·告子上》[35]),就是首先确立本体意义上的绝对的主体性。然后,你才可能导向...
的问题。你不可能离开民族性来谈现代性。这就是我一开始就提出的那个问题的深层原因:为什么今天会出现儒学复兴这样一种运动、一种现象?同时,这也是我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儒学的缘故:“认识你自己”,我必须理解我自己生存的时代状况,理解我自己的生活,才能知道我应当做什么。所以,我对自己的儒学研究充满信心,因为我坚信这一点:这就是现代性的事情,也就是民族性的事情。基于这样一种立场,我首先会反对自由主义西化派的那么...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儒学与现象学的比较研究,在当代思想前沿的观念上,复归生活,重建儒学。儒学一向包含着三个观念层级:作为存在本身的生活本身;关于形而上存在者的儒家形而上学;关于形而下存在者的儒家形而下学。在儒家看来,生活本身首先显现为仁爱情感本身。儒学的重建意味着:首先回归生活感悟这个大本大源,这是历时地回归轴心时期乃至前轴心期的原始儒学,而实质上则是共时地回归我们当下的生活本身;然后在这样的源头活...
把握在思想中的自由生活          2007/12/13
把握在思想中的自由生活
从“西方哲学”到“生活儒学” ——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讲座(2004年12月8日) 黄玉顺 / 演讲 高慧霞 / 记录 诸位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就哲学问题进行交流。 一般来说,我们在谈到哲学的时候,脑袋里立刻就会有中哲、西哲、马哲之分。那是学科建制上的一种划分,本身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念。而今天我所要讲的,却是这样三层意思:首先讲一下我所理解的西方哲学;然后再通过对西方哲学的...
(三)孔子的仁学:本源性-可能性回到孔子,就是回到儒学的最本源性的言说。我们可以说:在儒家形而上学、形而下学的建构上,孔子是不“完备”、不“纯粹”的。这是因为:孔子更多地言说着大本大源。比如,关于“仁爱”,孔子没有固定的说法,这恰恰是因为他还没有把“仁爱”存在者化、物化,还没有把“仁爱”对象化、概念化、专题化。所以,我的看法是:孔子之伟大,既不在于他是一个纯粹的形而上学家,所以,我们决不能象过去的...
(3)礼:儒家规范论制度论在儒家,“礼”是一个极为宽泛的名目,它泛指一切社会规范,诸如道德规范、政治规范、经济规范、法律规范、等等。这种规范构造,乃是制度设计的前提;但是,这种规范本身却奠基于正义原则。如此看来,如果说,正义原则本身是源于生活情感的,那么,规范构造同样也是源于生活情感的。这就是说,“礼”之规范构造也要遵循“时义”性----时宜性的原则。这也就是孔子提出的“礼有损益”的原则。不仅如此...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儒学与现象学的比较研究,在当代思想前沿的观念上,复归生活,重建儒学。儒学一向包含着三个观念层级:作为存在本身的生活本身;关于形而上存在者的儒家形而上学;关于形而下存在者的儒家形而下学。在儒家看来,生活本身首先显现为仁爱情感本身。儒学的重建意味着:首先回归生活感悟这个大本大源,这是历时地回归轴心时期乃至前轴心期的原始儒学,而实质上则是共时地回归我们当下的生活本身;然后在这样的源头活...
我们既不可能接受所谓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也不可能接受所谓原汁原味的西方观念。当我们翻译时,我们已在解释;甚至当我们尚未翻译地阅读“原版”时,我们也已经在解释。解释的源头活水,仍在我们的当下的生存,在我们当下的那种作为“原始经验”的生活感悟中。因此,所谓“中西哲学比较”这样的提法----包括我的题目“儒学与现象学比较研究”----已经是很陈腐的说法,似乎有所谓客观存在的一个“中”和一个“西”现成地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