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理论法学 法律史学 部门法学 国际法学 法律法规 判决文书 法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法学 违法相关记录547条 . 查询时间(0.13 秒)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赃款没收范围至今尚未在法律适用层面形成共识,未能分层次厘清涉案数额与没收范围之间关系是观点争议的根源。解决方案包括两个递进层面:一是在司法论层面,正确理解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对物本质,将对人之诉方法论转型为对物之诉方法论,真正把罪财关联作为证明对象,把追踪作为赃款没收证明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二是在立法论层面,结合没收制度立法目的和货币的一般等价物理论,针对实践中追踪难以为继导致赃款追...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协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加强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推动促进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统一正确实施,参与网络空间治理,强化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衔接协作,实现全链条打击、一体化网络治理。
高校毕业生找工作误入歧途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屡见不鲜专家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杨合庆2022年6月16日在北京介绍了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的最新进展。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张明6月1日在北京表示,公安机关重拳打击侵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紧密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全面摸排拐卖、虐待、性侵、猥亵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线索,逐一上门走访、调查核实、依法处理。
为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市委的工作要求,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现向广大群众征集有关违法犯罪线索,现将相关事项告知如下。
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印发通知,明确把打击骗取留抵退税违法犯罪行为作为2022年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打击。
近日,河北省法院下发通知,部署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要求全省各级法院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精神,充分认识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近日,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多名当事人因知识产权领域违法失信行为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2021年9月1日,《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施行。《办法》明确,将实施“故意侵犯知识产权;提交非正常专利申请、恶意商标注册申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从事严重违法专利、商标代理行为”等的当事人依法依规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为依法清理整治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活动,严厉打击涉电子烟违法犯罪,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近日,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清理整治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严厉打击涉电子烟违法犯罪专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自即日起至4月底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张大勇犯违法发放贷款罪、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告人韩冬、刘钢犯违法发放贷款罪、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被告人杜冀、杜建轩、李灏犯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一案,本院经审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决定如下:指定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人民法院依照刑事第一审程序对该案进行审判。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高迎东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一案,本院经审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决定如下:指定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人民法院依照刑事第一审程序对该案进行审判。
潘广来:你因违法发放贷款一案,不服大连市中山区人民法院(2016)辽0202刑初205号刑事判决、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辽02刑终375号刑事裁定,以“原审认定我有罪的证据缺乏真实性、相关性,认定我因违法放贷给银行造成765万元的损失没有证据支持,案涉两笔贷款符合银行贷款程序,我没有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行为等”为主要理由,向本院提出申诉。经本院审查认为,原判认定你违法发放贷款的犯罪事实,有...
利用网络评价系统作出交易差评的法律本质是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个人言论,凸显了评价人的言论自由利益与被评价人的名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因而应处于侵权法的规制之下。差评只有在侵害相对人名誉权时才应当被删除,而是否构成名誉权侵害又取决于差评是否具有违法性。基于言论自由,通常情况下的差评都是合法的,仅当出现特定事由时,差评才具有违法性。差评违法事由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绝对违法事由,包括侵害网络基本安全秩序和虚...
刑法之所以设置追诉时效制度并将犯罪嫌疑人排除在刑事法网之外,通说认为主要出于以下几种目的:一是刑法的特殊预防功能已经基本实现。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时效期内没有再犯新罪,说明其已经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改造并基本褪去了犯罪危险性,此时刑罚所欲实现的对行为人的再社会化等目的已经得到“现实”的实现,故无需继续追究其刑事责任。二是维系社会关系的稳定。随着追诉期限的经过,犯罪所造成的影响逐渐消退,破坏的社会秩序也渐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