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哲学 唯物史观相关记录79条 . 查询时间(0.026 秒)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北京 100875) 《河北学刊》2007年第1期 对历史发展作阶段性划分,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社会性质特征的概括与把握,进而得出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总体上的理论认识,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历史分期直接体现了对历史发展的基本看法,即必须有某种历史观作为历史分期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种历史观的指导下,才使得人们试图对历史发展作阶段性划分,而此种历史观...
1927年7月大革命运动的失败,是民国历史的重大拐点。此后,唯物史观非但没有因为革命运动的失败而从人们的思想中消失,反而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在知识界与学术界传播开来。对这种“矛盾”和“奇怪”的现象,许多人曾表示不理解,觉得是思想史上的一个“谜”。 当时,蒋介石集团推行一个政党、一种主义的专制统治,对马克思主义极力扼杀。1929年7月,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在关于中东铁路事件的说明中就曾说:“世界各...
史学集刊2006年第1期 编者按:2005年10月15日—16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在天津联合举办“中国传统社会基本问题论坛”。“论坛”特别注重中国传统社会演进的重大问题、基本脉络的认识把握与理论提升,以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议题大多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科研中值得深思的共性疑难,故与会者唇枪舌剑,彼此交锋,讨论非常热烈。还在相互论难中迸发出不少智慧火花,提高和升华了理论认识。争...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第3期 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指的是,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运用到历史研究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与范畴。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既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人为着实现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活动过程,这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思想是与唯物史观考察历史的认识论原则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的。从马克思看,唯物史观考察历史的认识论原则,一是从事实出发,即从一个事实...
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审视     唯物史观       2008/1/15
(一) 李大钊同志是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可以说是中国所有马克思主义者的老祖宗。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之深刻、之精湛,可以从他留下的著作中看出。相比之下,中国共产党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中,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都没有留下象李大钊同志给我们留下的那样直接介绍、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那样细致、深入的研究论文。 李大钊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特别是对唯物史观的审视,...
《历史研究》编者按: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是《历史研究》坚定不移的办刊方针。 2006年11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本刊编辑部承办的“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高校的二十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就涉及唯物史观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学者认为:中国的现代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廖学盛 历史研究2007年第1期 正确的历史知识传授和正确的历史观,既是培养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又是不断加强中国各族人民内部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以及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的迫切需要。正确的历史研究和历史知识还关系到哲学史、文学史、政治学史等学科的健康发展。从这样的角度看,《历史研究》这样的刊物,肩负着巨大而...
我去年发表在《近代史研究》上的一篇文章,讨论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其中涉及到近些年来一些史学论著中常常提到的“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问题。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实际是蒋廷黻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提出的。他在抗战热潮中的武汉思考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问题时提出,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中国近代化就是在与外部世界交往中,学习西方,摆脱中古的落后状态,全面地走上政治经济...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北京 100875) 《河北学刊》2007年第1期 “五四”时期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是中国人民谋求彻底解放的救国道路的起点。对此,毛泽东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论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这就是结论。”[1](p14...
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它的理论立场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它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并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层动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所提出的因果链条律是宏观动力机制规律,而不是微观动力机制规律;马恩所说的“自然历史过程”仅仅是针对世界历史总的发展轨迹而讲的,而不是说历史演进的快慢、具体实现形式等,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典作家所讲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实乃历史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而之所以社会形态的演进最终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因...
神道史观以“神”和“上帝”来解释人和历史,结果形成宗教神学的救赎历史观念;人道主义历史观颠覆了神道史观的“神”和“上帝”观,建构起历史的“人性”观念,但历史本身却被当作是一个“人—→非人—→人”的人性完善或复归之路。唯物史观则将人道主义历史观的“人”和“人性”从抽象的思辨世界“拉回”于“粗糙的物质生活”,把“人”、“人性”都放置于现实的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来解析,结果就发现(借助于费尔巴哈哲学),...
冯友兰的哲学思想是与唯物史观所关注的都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冯友兰哲学思想可在某些方面补充唯物史观。特别是其境界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唯物史观所不曾提及的精神境界的修养问题。
20世纪30年代唯物史观在中国学术界的奔腾而人,直接影响和规定着冯友兰学术思想的基本状貌。《中国哲学史》、《秦汉历史哲学》和《新事论》等文本共同凸显出冯友兰在哲学史观、史学观和文化观上的唯物史观取向。冯友兰在30年代取法唯物史观这一事实,对我们审视以往的学术史及反思当下的学术语境有着深刻的启示。
2006年10月15日上午,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梁銶琚堂第一会议室隆重召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