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电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相关记录55条 . 查询时间(0.965 秒)
一种采用DNA为探针的电化学检测环境污染物方法,所述的生物传感器检测装置包括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参比电极、检测池和电化学工作站;工作电极表面修饰核酸探针,在缓冲体系中检测环境样品中的基因毒性化合物。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传感器的信号变化明显。与现有的生物传感器相比,该方法主要优点是:1.灵敏度高,电活性信号分子与核酸探针结合,增大了响应电流;2.仪器设备小型廉价,检测通量大,样品前处理简单,适合现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流电池多孔电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用工作电极,包括电极套、导线、密封垫片、电极、多孔电极材料夹套,所述电极套下部可与多孔电极材料夹套上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密封垫片置于电极套和多孔电极材料夹套之间,阻止电解液渗入;所述多孔电极材料夹套下部开有圆形或方形的小孔,用于放置多孔电极材料。该种工作电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实用性强,非常适宜于对碳毡、石墨毡等多孔材料进行电化学测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非常温电化学实验的参比电极系统,包括液体盐桥连接装置和琼脂盐桥-参比电极池系统,其中液体盐桥连接装置由恒温容器以及一端带有鲁金毛细管的连接管组成,琼脂盐桥-参比电极池系统由琼脂盐桥、参比电极和参比电极池组成:琼脂盐桥是一端带有鲁金毛细管的U型弯管,参比电极池是一个恒温容器,使用时,其内部填充参比电极电解质溶液,参比电极插入参比电极池内的电解质溶液中。该系统既可保证电化学反应...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双极膜为隔膜的电化学还原CO2电解池及其应用,该电解池包括阴极电解室、阴极电解液、阳极电解室、阳极电解液和分隔阴、阳极电解室的双极膜。阴极电解室的电极材料为Pb、In、Cu等,阴极电解液为碱性水溶液;阳极电解室的电极材料为Pt、Pd等,阳极电解液为碘盐的酸性水溶液。阴极电解室中的氢氧根和阳极电解室中的质子扩散至双极膜内生成水,形成一个电压降,降低电解槽的工作电压。与水电氧化生成氧气...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氧碘化学激光器原料再生的电化学反应器及再生方法。该反应器由阴极板、阴极电极、阴极框、隔膜、阳极框、阳极电极、阳极板等按顺序组装在一起构成,其中阴极框和阳极框均为耐酸碱的聚合物加工而成,组装在一起后,阴极框与隔膜和阴极电极合围成阴极室,阳极框与隔膜和阳极电极合围成阳极室。该反应器可将氧碘化学激光器的产物—氯化钾或氯化钠的水溶液和氧气经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氧碘化学激光器所需的化学原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5T7组)刘健研究员团队和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黄振国教授合作,在B,N@C纳米反应器的电化学氧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平衡传质特性与活性位点暴露情况,有效提升催化剂电催化氧还原性能,为优化催化剂的结构提供了新思路。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和袁治章研究员团队突破了高能量密度锌溴液流电池关键技术,成功集成出30 kW级的锌溴液流电池电堆。电堆面容量可达到140 mAh cm-2,电堆实测放电电量可达31.6 kWh。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副研究员团队在电催化析氧反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一种冷冻抑制新策略,解决碳修饰过程中钙钛矿结构易破坏问题,首次实现在钙钛矿(Sr2Fe1.3Ni0.2Mo0.5O6-δ,SFNM)表面同时脱溶出合金纳米粒子和均匀包覆碳层。该催化剂用于碱性体系催化析氧反应(OER),表现出显著增强的活性和长期稳...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研究组(103组)卢宪波研究员和陈吉平研究员团队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发中取得新进展。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二维导电金属有机框架(cMOFs),在此基础上制备的生物传感器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实现了多种介质中神经毒剂的超灵敏抗干扰快速检测。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朱雪峰研究员团队与科罗拉多矿业学院RP O’Harye教授合作,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分析并绘制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s)中二氧化碳电还原的热力学反应相图,揭示了操作过程中的能斯特电位(EN)是控制该体系中各种反应(CO2电还原、积碳反应和金属Ni氧化)的决定性因素。相关研究结果可为SOECs的结构设...
2022年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云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海创新”)合作研制的氢燃料电池无人船试航成功。该船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DNL0301组)邵志刚研究员和周利研究员团队研制的风冷氢燃料电池为动力,以云海创新生态环境无人监测船为平台。
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研究员团队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揭示了碱性膜电解器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覆盖度驱动的选择性变化机制,并组装出千瓦级电堆,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在氮氧化物(NOx)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过渡金属电催化脱硝的机理限制并强调了合成氨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黄延强研究员、张涛院士团队研制的二氧化碳还原组件成功应用于我国空间站。该组件现已在空间站核心舱稳定运行超过六个月,组件的水回收率、产水量、水质等关键参数均高于设计指标,降低了空间站对水补给的依赖。
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在电催化理论模拟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了新的电化学恒电势模拟方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