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电化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化学相关记录465条 . 查询时间(4.466 秒)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新型储能与能量转换纳米材料研究中心、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化学气相传输方法,制备了高结晶和高纯度的紫磷晶体,通过调整合成参数使其产率高达80%,通过温度和时间参数对形核、晶体尺寸的影响,以及紫磷晶体周围的结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合成机理。紫磷晶体的高产率合成及简易 分离为紫磷和紫磷烯将来在机械、电子、光电、催化剂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材料基础,使紫磷及紫磷稀的研究和应...
2020年9月10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颁发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首届人物奖,并为获奖项目颁奖。化学所郭玉国研究员荣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郭玉国研究方向为能源电化学与纳米材料。提出利用“纳米三维导电网络”进行锂离子动力电池用高倍率电极材料结构设计思想,研制出高效稳定的高容量纳微复合结构硅基负极材料和低温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建立了中试生产线,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发现纳米孔道限域的链状小硫分子...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国雄研究员与包信和院士团队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实现了非铜基催化剂上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为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碳氢化合物提供了新策略。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利用清洁电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被认为是一种能同时实现碳循环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存储的有效途径。将二氧化碳直接电化学转化为碳氢化合物涉及到多电子还原反应过程,存在转化...
近日,我所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研究组(05T7组)刘健研究员团队与天津大学梁骥教授团队、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孙成华教授团队合作,通过亚纳米空间限域策略,开发了Fe-Cu双单原子亚纳米反应器,用于电催化N2还原反应,实现了NH3高效率合成,为电催化固氮提供了新思路。单原子催化剂由于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活性物质,在电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精准控制原子级活性位点以满足特定反应仍然是单原子催...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曹楚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8月2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1岁。曹楚南,1930年8月15日生于江苏常熟。195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浙江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曹楚南在中国领导和开拓了腐蚀电化学领域,出版了《腐蚀电化学原理》等专著。回顾成长经历,曹楚南曾在《院士自述》中写道:“其实,治学要用笨功夫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只是我对于这个...
化学键是理解化学学科的基石,是化学学科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化学家理解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基础。IIA族金属因具有饱和ns2价层的电子构型,通常都具有极低的电负性和电离能而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表现强还原性。然而按照基本的分子轨道理论,IIA族同核双原子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其化学键级为零(图1)。元素Be,具有该族中最高的电负性和电离能而表现出同族中最强的成键倾向而备受研究关注。在Be2单体中,两个B...
近期,在“东南大学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启动培育基金的资助下,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际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研究院暨江苏省“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在分子铁电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科研团队尝试从化学的角度来理解铁电性,经过不懈努力,将铁电体的发现从盲目的寻找转变为靶向的化学设计,并首次提出“铁电化学”的概念。相关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Design Principles for Ferroe...
近日,过程工程所杨军研究员团队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Mansoo Choi教授团队合作研发了具有较好普适性的“电火花(Sparking Mashup)”技术制备合金纳米颗粒,并利用该技术成功制备出包括互溶金属,不互溶金属和高熵纳米合金在内的平均粒径为5 nm的55种不同的合金纳米颗粒。该制备方式突破了湿化学方法在不互溶金属和高熵纳米合金合成中的局限性,可有效减少催化剂中贵金属的用量,在保持甚至提升其电...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E01组岳金明博士生在索鎏敏副研究员的指导下,以浓度为核心变量,采用磷酸钒钠正极为研究对象,针对高盐浓度抑制电极溶解机制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超高盐浓度Water-in-salt电解液中,电极材料溶解得到了很好的抑制,磷酸钒钠正极结构稳定性大大提高,电池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升。31 m WIBS体系中在低倍率0.2C...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种具有本征缺陷结构的氧化钌/石墨烯二维异质结催化剂,实现了在全pH范围内高活性、高稳定的电解水析氧。电催化分解水在清洁能源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电解水反应中的析氧反应(OER)因其缓慢的动力学特征成为制约电解水反应整体效率的瓶颈;与此同时,电解水应用有碱性电解槽和酸性电解槽,应用环境比较苛刻。氧化钌是一...
电化学分解水被认为是一项最有希望应用于大规模产氢的技术,但它需要研发高效的电催化剂,以应对由阴极氢析出反应(HER)和阳极氧析出反应(OER)的缓慢动力学引起的高过电势。最近,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尤其是易于合成且组成和结构易于调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TMOs),已被广泛研究应用于高效的水分解,旨在替代昂贵的Pt基HER和Ir基OER催化剂。然而,开发高性能的TMOs基双功能全电解水电催化剂,仍然具有很...
硫醚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生理活性和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在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然而,目前工业上构建芳基硫醚的常用方法具有诸多缺点:使用易挥发、恶臭和易被氧化的硫醇,原子经济性差,反应对氧气和水分比较敏感,底物受限于缺电子芳烃。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在化工学院赵明老师的指导下,2016级本科生吴亚星通过系列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电化学方法诱导的三组分偶联策略,以芳烃、硫氰酸钾和甲醇为原...
近日,我所能源研究技术平台核磁技术研究组(DNL2004)自主研制一套电化学-液体核磁共振联用装置,已成功实现二氧化碳电还原、乙醇和葡萄糖电氧化的核磁共振原位表征,现向所内外开放检测服务。电化学-核磁共振(EC-NMR)是一类结合电化学和核磁共振方法、可实现亚赫兹谱分辨率或微米范畴空间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原位光谱电化学检测技术。其中,电化学-液体核磁共振通过恒电位仪监测调控电化学反应中电势电流的...
根据《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经组织申报、评议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江苏省人民政府于7月8日批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徐仁扣等199名同志为2020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徐仁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电化学和土壤酸化与调控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项目课题和支撑计划课题等项目,发展了可变电荷土壤表面化学理论,研发...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刘建军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多年来聚焦“计算电化学”设计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领域,形成计算局域结构(表/界面结构、配位结构)电荷转移能力表征电化学活性的特色方向,结合“材料基因”的理念设计高性能电化学储能材料。近日,该科研团队在“计算电化学”设计锂氧气电池正极材料和金属有机电极材料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