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应用化学 >>>
搜索结果: 301-3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应用化学相关记录402条 . 查询时间(2.315 秒)
2011年4月22日下午,重庆表面工程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工程师协会副理事长、重庆立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国辉在化学化工学院多媒体教室作了关于表面工程技术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智教授主持。化学化工学院的同学们积极参与,会上座无虚席。 目前,表面工程技术已被发达国家列为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国民经济、军事上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胡国辉董事长对表面工程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究发展中心研究人员在铜-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润滑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考察了表面织构对铜-石墨复合材料转移层的形成,以及滑动速度对该材料表面改性层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董绍俊院士(TWAS)课题组在基于血红素-石墨烯纳米复合物免标记比色法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期刊ACS Nano(2011,5,1282-1290)上。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绿色化学与催化中心在N-烷基化胺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人员提出了通过硝基苯、苯甲腈类化合物与醇反应一步合成N-取代二级胺的新方法。合成了具有各种结构的N-取代胺,分离收率为73–95%。N-取代胺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已有的制备方法通常需要先将硝基苯类或腈类化合物还原为胺。该方法简便高效,为高产率、高效地合成N-取代胺提供了新方法。 精细化学品合成往往需...
从化学视角普及“核常识”     核电站  核辐射  化学  燃料  核裂       2011/11/8
自日本9.0级大地震诱发福岛核电站危机以来,核泄漏、核辐射、核安全、核恐慌……众多以“核”为关键词的讨论声浪,在人们心中卷起层层阴云,乃至流言四起,甚而有人担心起毁灭性的核爆炸。 借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作品《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书名,我们不妨自我发问,当我们谈论“核”时,我们究竟谈些什么?原子核,对大多数人而言,依然既熟悉又陌生。 日前,南开大学举办科普讲座,院士专家先后登台为学子和公众...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相干组束全光纤激光器”于2011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200810150119.1)。
2011年3月21日及24日,中科院基础科学局组织专家,对“十一五”期间纳米基地部署的部分重要方向项目集中进行了结题验收。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卫课题组在Cu纳米团簇合成和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11, 133, 2060-2063)上。该研究结果对其它金属纳米团簇的制备以及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合成的Cu纳米团簇在荧光分析、燃料电池非铂电催化剂设计和开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1年3月24日,中国科学院基础局组织专家在国家纳米中心对纳米基地的五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召开结题验收会,其中过程工程研究所陈运法研究员主持的“纳米材料和纳米测量中的若干基础标准研究”项目和马光辉研究员主持的“新型药用纳米材料与纳米药物的研究”项目通过验收。院基础局局长刘鸣华等参加了会议。
开大学新增的“化学生物学”本科专业近日获教育部批准。该专业培养的兼有化学和生物学背景的“两栖”人才,将解未来中国生物经济发展的“燃眉之急”。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化学所荣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以徐坚研究员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与分析测试中心建设与服务团队同时荣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以表彰在“十一五”期间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团队。
分布于热带海洋的珊瑚礁长期以来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关于现代珊瑚礁究竟是大气CO2的“源”或“汇”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南海珊瑚礁分布广泛,目前对于南海珊瑚礁区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的了解还相当有限。该研究团队选择了南沙群岛的永暑礁、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海南岛三亚鹿回头岸礁作为南海珊瑚礁的3种主要类型,于夏季开展了珊瑚礁区海-气pCO2的连续观测研究,得出南海珊瑚礁夏季为大气CO2的源。考虑珊瑚礁区...
2011年2月25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两项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超疏水表面工艺,专利号ZL200810150857.6;金属钛或钛合金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810183386.9)。
由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牟伯中领衔完成的“油藏保护性可持续开发的微生物采油调控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面向油藏保护性开采,针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及技术难题进行攻关,依据自创理论模型,在油藏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子检测技术、采油功能微生物分子识别与评价技术、高效采油菌种及营养体系以及微生物油藏井间示踪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油藏极端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和采油过程中油藏微生物活...
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洪杰、武志坚、张思远、苏锵为主要完成人的“新型稀土杂化及纳米复合光电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