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化学动力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化学动力学相关记录899条 . 查询时间(4.738 秒)
强场化学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分子在强激光场中解离则是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阐述分子在强飞秒激光场(1013~1014 W•cm-2)中的解离规律以及我们所提出的场致解离(FAD)理论.在模型中我们考虑的是分子离子的解离,而且只考虑那些键轴平行于激光场方向的离子.此模型要求先计算出分子离子的缀饰势能面(Dressed PES),再计算键长随时间变化的准经典轨线(QCT).以甲烷、丙...
使用酸性离子液体催化二苯醚与十二烯烷基化反应,考察了离子液体的失活原因,提出了循环使用离子液体的解决办法.在二苯醚与十二烯烷基化反应中, Lewis酸性离子液体不能多次循环使用的原因是离子液体与二苯醚相互作用导致具有催化活性的Al2Cl72-分解、流失.改变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其与二苯醚间的相互作用.适时补加损失量的AlCl3使离子液体的Lewis酸性得以恢复,可以解决体系中酸性离子液...
综述了非绝热化学过程的研究,着重介绍了含时波包非绝热量子动力学方法,以及在化学反应中的非绝热动力学、光解非绝热动力学及非绝热传能过程的应用.
量子干涉效应是基于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原理,即微观粒子的运动皆具有波的特性而产生的一种干涉现象,故又称为物质波干涉.近年来,在分子的光激发、光解和光电离及碰撞过程中皆已观察到量子干涉效应,成为分子动态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我们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得到了单重/叁重混合激发态分子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的实验证据,从理论上导出了包括干涉相位角的传能截面公式,从实验上发展了激光双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技术,用以测定了C...
用准经典轨线(QCT)方法计算了高振动激发态吡嗪(C4N2H4)与N2、O2、NH3、基态吡嗪之间的碰撞传能. C4N2H4通过计算发现, 高振动激发态C4N2H4与N2、O2碰撞发生的主要是V-V传能, 与NH3碰撞发生的主要是V-R传能, 与基态C4N2H4碰撞发生的主要是V-V(R)传能. 通过比较高振动激发态C4N2H4、C6F6、C6H6与其基态分子的碰撞传能, 发现此类碰撞传能中, 若...
研究了两种新的冠醚化Schiff 碱过渡金属配合物与表面活性剂Brij35(聚氧乙烯(23)十二烷基醚)形成的金属胶束对BNPP(对硝基苯酚磷酸二酯)的催化水解反应. 探讨了催化反应机理, 建立了一种金属胶束催化BNPP水解的动力学数学模型; 计算了模拟酶催化反应的相关参数和表观活化能. 结果表明, 此类金属胶束作为模拟水解金属酶对BNPP水解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 利用N2空心阴极放电制备活性氮, 研究了活性氮与溴代烷烃(CHBr3、CH2Br2、C2H5Br、C4H9Br) 反应的化学发光.上述所有反应中, 在550~750 nm波段均观察到了较强的NBr (b1Σ+→X3Σ-)跃迁发射谱. 同时在活性氮与CHBr3和CH2Br2的反应中, 在流动管下游还观察到了CN (A2π, B2π→X2Σ+)的发射谱. 验证性的实验表明, 激发态...
以定向碳纳米管阵列为骨架, 利用化学气相渗(CVI)工艺制备了新型的定向碳纳米管/炭(ACNT/C)纳米复合材料, 并对其氧化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SEM形貌观察表明, 氧化后的ACNT/C纳米复合材料仍然保持着其基本的管状结构特点, 氧化由外层热解炭向内逐渐进行. 热失重分析 (TGA)检测结果表明, 密度为0.80 g•cm-3的ACNT/C纳米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热失重转变温度约...
在酸性介质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研究了铈(IV)离子在痕量铱(III)离子催化作用下,于25~40 ℃区间氧化异丁醇(BA)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铈(IV)离子为一级,对异丁醇的表观反应级数为正分数.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H+]及催化剂[Ir(Ⅲ)]增加而增大,随[HSO4-]增加而减小.在氮气保护下,反应不能引发丙烯酰胺聚合,说明在反应中没有自由基产生.提出了催化剂、底物和氧化剂间生成双核...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高氯酸介质中单甲基肼(MMH)与亚硝酸(HNO2)的反应,建立了单甲基肼与亚硝酸的反应速率方程式。高氯酸介质中HNO2和MMH反应的速率方程如下:-dc (HNO2)/dt=kc (H+)0.9c (MMH) 1.1c (HNO2)。 温度4.5 ℃,c0(ClO-4)=0.50 mol/L时,反应速率常数k=(46.0±2.7) L2/(mol2•s),该反...
采用三嵌段共聚物EO20PO70EO20 (P123)为模板剂, 正硅酸乙酯(TEOS)和缺位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Na7PW11O39 (PW11)为无机前驱体, 由共缩合法一步合成了PW11/SBA-15 介孔杂化材料. 通过红外(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X射线衍射(XRD)、低温N2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杂化材料和合成过程进行了表征. 结...
研究了在柠檬酸介质中,钒(Ⅴ)强烈地催化高碘酸钾氧化甲基红的褪色反应,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钒(Ⅴ)的方法.钒质量浓度在0.64~3.20 μg/mL范围内与log(A0/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75×10-3 μg/mL.该方法用于提钒废水中钒的测定,结果满意.
用非等温动力学方法对氢氧化镁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分解反应机理符合晶核形成及生长机理A,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机理由A2转变为A1.5. 根据Kissinger非机理方程计算和数值回归方法验证所得的分解反应活化能结果相互印证,约为148 kJ•mol-1. 进一步研究发现,水蒸气的存在对氢氧化镁热分解反应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可能是其动力学机理随升温速率升高而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利用连续搅拌筒反应器(CSTR)对天然沸石与酸性水溶液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 通过改变流速、 pH值等参数, 对反应速率进行计算和比较. 同时利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扫描电镜(SEM)对反应后的沸石表面进行分析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沸石中的Si、Al、Na的释放速率在多数情况下不相同, 沸石的溶解为不一致溶解作用. 25 ℃、1.01×105 Pa条件下, 硅的释放速率为:在pH=2.4...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紫外辐照法制备了掺杂不同Au含量的α-Fe2O3纳米粉体, 并制作了旁热式厚膜型气敏元件. 用XRD、TG-DTA和TEM技术对纳米晶的晶型、晶粒大小及形貌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掺杂方法、Au含量及焙烧温度对α-Fe2O3气敏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三种方法掺杂适量Au后, 都使α-Fe2O3的气敏性有了显著提高, 其中采用共沉淀法, 在400 ℃焙烧的Au质量分数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