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理论法学 >>> 理论法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理论法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39条 . 查询时间(2.277 秒)
虽然UGC对信息传播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由于用户可以创造并任意上传信息,致使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受到质疑,并带来许多法律问题。随着UGC网站的增多,著作权人保护自己权益的难度加大。在这种困境下,UGC网站是否应当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2013年6月29日,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法治保障”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无锡“法治建设”论坛在江苏无锡正式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法学会名誉主办,无锡市委、市政府、法制日报社和江南大学联合举办。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文显教授出席论坛并作了题为“如何认识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专题讲座。
2013年1月,受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张文显教授接受了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电视台《时代问答》专访,题为《法治中国 砥砺前行》。
赖丽华,女,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民商法研究。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多项,在省级及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著两部。
如何让法治成为信仰     法治  信仰  传统       2013/8/7
如何让法治成为信仰?在人治传统根深蒂固的中国,这的确是个难题。信仰法治,关键是要消除人治。因为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以及人治背后的封建文化,正是人治封建传统阻碍了法治。破除封建人治意味着,不仅要破除封建特权的思想,还要触动某些特权者的利益,不仅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文化制度,还要清除封建等级制的思想基础。应该看到,社会不会自动接受法治,特别是当法治与人们的传统观念和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自然会选择已经习惯...
应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韩大元教授邀请,我中心张文显教授于5月26日在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参加“现代性与中国法律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做了题为“法治现代化与诉讼社会”的发言。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主持。韩大元院长首先介绍了张文显教授的学术成就,并感谢张文显教授对人民大学国际法学交流工作的支持。国内外其他知名法学院研究人员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2013年5月21日,2012年度认定的14家首批 “2011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编制研讨会议在北京召开。“2011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主持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2011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基础研究处处长明炬就2012年度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作了说明。
2013年4月12——14日,“法律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海南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主办,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刘飏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文显主持了本次会议。“开展法律外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海南大学法学院从事南海法律问题研究的...
This paper is partially to refute the submissions by Gulati’s article recently published on Beijing Law Review which proposes abandoning the requirement of proving intention to create legal relations ...
2012年12月26至28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次全国人权研究机构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司法部、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湖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30多家人权研究机构近80名代表和特邀嘉宾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主题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人权教育与培训工作”。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刘雪斌副...
张雅萍,女,1970年11月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基础理论教研室任教,兼职律师。
现代法治原则之下,为实现行政参与权利的充分、有效实现,最佳做法是为利害关系人参与行政过程营造一种“理想言谈情境”。“理想言谈情境”强调参与的平等性和参与后意见表达的自由性,由此,“理想言谈情境”下的行政参与应同时满足“在场性”和“参与实效”两项标准。前者可通过“听证”和“陈述及申辩”权的维护得以实现;后者的实现则有赖于“程序性权利”、行政公开、“禁止片面接触”原则的落实和相关配套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并用与联动,形成“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加强调解机制,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国情,是中国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推进“大调解”时,应当注意我国社会转型的法治需求,通过司法建立规则;注意法院活动的独立性,实现对行政权力的法律制约;注意司法程序的正当性,维系和发展司法改革的成果;注意维护审判权威,防止对司法公信力的损害;注意区别情况,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注意防止过分强...
机关法人、机关犯罪、行政主体乃至行政法人等法律或法学概念,以及一系列以国家机关为原告的名誉侵权案、敲诈勒索政府案司法判决表明,我国公法与公法学体系欠缺清晰的“法学国家观”。在大陆法系国家,建构法学国家观的任务主要是由国家法学特别是19世纪后半期形成于德国的国家法人说完成的。国家法人说在国民主权原理的宪法秩序下受到过批判或否定,但“国家法人”这个以法秩序的统一性为目标的法技术概念及其背后的法学思考方...
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原始习得和传来因素而形成的、有支配力的精神统一体,其社会功能主要在于为文化共同体成员提供交流平台。文化研究是以认识论为核心的思维结构研究。从发生学和文化本质论的角度分析现代立宪主义可知:西方宪政文化是普遍理性在人类社会结构的表现形式,儒学文化由于普遍理性的缺失并未自生自发形成宪政文化。从一种过程和事业的角度看待宪政法律,应该从理性培育和法制保障两个角度践行宪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