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化学 碳相关记录1261条 . 查询时间(0.232 秒)
2022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剑、副研究员俞佳枫团队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教授Grunwaldt合作,利用双喷嘴火焰喷射裂解法(DFSP)对经典的铜-锌-锆三元催化材料结构进行精细调控,通过多种原位表征手段揭示了氧化锌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体系下的结构敏感性。此外,合作团队还利用锌锆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制备了原子级分散的氧化锌,证明了其是提高铜基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关键...
由于人口增长和收入增加,全球塑料产量翻了一倍,从2000年的2.34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4.6亿吨,由于不合理利用,导致塑料污染成为全球环境问题。塑料在环境中经过风化、高温和机械力破损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分解成粒径小于5 mm的微塑料,甚至形成粒径小于100 nm的纳米塑料。最新的研究已经发现,纳米塑料可以进入植物根内,并随蒸腾作用从根部运输到地上部。纳米塑料在植物体内的积累会直接影响植物的...
2022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院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孙剑研究员、俞佳枫副研究员团队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Grunwaldt教授合作,利用双喷嘴火焰喷射裂解法(DFSP)对经典的铜—锌—锆三元催化材料结构进行精细调控,通过多种原位表征手段揭示了氧化锌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体系下的结构敏感性。此外,合作团队还利用锌锆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制备了原子级分散...
2022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研究组(211组)陈庆安研究员团队在七元和八元碳环化合物的骨架重排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利用金属调控策略,解决了在环庚三烯氢胺化反应中的化学选择性问题,实现1,2-二氢喹啉化合物的精准合成。团队还在反应机理的研究和启发下,发展了以环烯酮为原料的酸催化碳环骨架重构的反应模式。
2022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孙剑研究员、俞佳枫副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电镜技术研究组(DNL2002组)刘岳峰副研究员、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Grunwaldt教授等合作,利用多维度表征手段揭示了碳化钼催化材料的碳化过程和形成机理,从原子尺度观察到了晶相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证实了立方相氧化钼(MoOx)是一步碳...
碳-氢键的直接选择性羟化是合成化学领域长期以来面对的一项重要挑战。随着对高选择性生物酶的发掘和改造,国内外多个研究组在酶促碳-氢键的选择性氧化方面已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然而,对给定底物任意位点上的碳-氢键实现区域和立体选择的多样性羟化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幻般的挑战(dream reaction)。
2022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魏伟、陈为团队设计了铜中空纤维气体透散电极,为三相界面活性位点提供无限量CO2突破低CO2溶解度限制瓶颈,实现了在安培级电流密度下电还原CO2生成多碳产物。相关研究成果以Ampere-level CO2 reduction to multicarbon products over a copper gas penetration electro...
蓝紫光LED是一类重要的光电器件,在固体照明、光数据储存、显示器和投影等应用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商用蓝紫色LED主要以III-V宽禁带半导体为发射层,所使用的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成本高和工艺复杂,探索高质量、廉价的蓝紫光LED器件发射层材料是重要研究方向。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伍志鲲团队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杨军团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杨金龙团队合作,在“反伽伐尼反应”和二氧化碳转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Nano Letters上。
碳碳双键连接的二维共价有机框架(v-2D-COFs)具有分子结构的可设计性、高比表面积、规整的孔道结构等诸多优点。相比于已大量研究的亚胺键和硼酸酯键连接的COFs,v-2D-COFs具有出色的面内共轭和高化学稳定性等优势,是一类先进的多孔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催化、化学传感、吸附分离、海水淡化、贵金属提取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迄今为止,v-2D-COFs已通过氰基诱导的Knoevenagel缩聚...
碳碳双键连接的二维共价有机框架(v-2D-COFs)具有分子结构的可设计性、高比表面积、规整的孔道结构等诸多优点。相比于已大量研究的亚胺键和硼酸酯键连接的COFs,v-2D-COFs具有出色的面内共轭和高化学稳定性等优势,是一类先进的多孔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催化、化学传感、吸附分离、海水淡化、贵金属提取等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迄今为止,v-2D-COFs已通过氰基诱导的Knoevenagel...
手性胺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广泛存在于手性含氮药物、天然产物和有机合成中间体中,被用作不对称催化的手性配体,碳氮双键(C=N)的不对称氢化与不对称转移氢化是制备手性胺最为高效和快捷的方法之一。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发展了众多手性金属催化剂,并且实现工业化。然而这些高效的催化体系,多为贵金属和手性膦配体。贵金属因储量有限,价格昂贵,而手性膦配体合成路线繁琐,空气敏感。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发展基于丰产元素(...
手性季碳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产物和药物结构中,其不对称催化合成是重要挑战性的研究前沿。尽管2022年来各种环状的手性季碳的不对称合成被报道,但非环状的手性季碳的对映选择性合成一直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非环状手性季碳中心除了高度拥挤的化学环境外还面临构象柔性的挑战。
2022年7月27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伍志鲲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杨军研究员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金龙院士团队合作,在“反伽伐尼反应”和二氧化碳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Letters 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固体所博士后庄胜利、过程所陈东副研究员、固体所博士生范文涛和中国科大袁金云博士。
生物基热固性树脂以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它们的规模化应用是实现热固性树脂及复合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与石油基热固性树脂一样,它们在固化交联之后,同样面临难降解、难回收的问题。实现生物基热固性树脂的高价值回收利用对当前低碳、环保、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