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催化化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催化化学相关记录3952条 . 查询时间(2.382 秒)
2023年12月8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长生研究员团队和厦门大学王斌举教授团队合作在氮杂蒽醌类海洋多环天然产物Deoxynybomycin(DNM)和Nybomycin(NM)生物合成与酶反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 “Deciphering Deoxynybomycin Biosynthesis Reveals Fe(II)/α-Ketoglutarate Dependent D...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获取绿氢极具潜力的技术,其走向应用的关键是发展高效稳定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铁电光催化材料(例如PbTiO3、BiFeO3、Na0.5Bi0.5TiO3和Bi3TiNbO9)由于具有能够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的内建电场而广受关注。其中,Bi3TiNbO9是一种奥里维里斯(Aurivillius)型层状铁电光催化材料,具有沿a轴方向的退极化场,该内建电场源自(Bi2O2)2+层中的...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获取绿氢极具潜力的技术,其走向应用的关键是发展高效稳定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铁电光催化材料(例如PbTiO3、BiFeO3、Na0.5Bi0.5TiO3和Bi3TiNbO9等)由于具有能够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的内建电场而广受关注。其中,Bi3TiNbO9是一种奥里维里斯(Aurivillius)型层状铁电光催化材料,具有沿a轴方向的退极化场,该内建电场源自(Bi2O2)2+层中...
2023年12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催化羰基化研究组研究员吴小锋团队,在钴催化烯烃胺烷基化羰基化直接合成γ-氨基酸衍生物及氨基酸肽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该工作发展了以酰胺为胺烷基源,与烯烃和一氧化碳通过自由基接力途径一步构建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γ-氨基酸衍生物的策略。
自极性反转的概念提出以来,这一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实现常用原料的极性反转已成为合成化学、制药工业和化学生物学中最具吸引力的课题之一。一系列人名反应如Corey-Seebach反应、benzoin反应、Wolff-Kishner还原、Grignard反应、Reformatsky反应等,均以极性反转为关键步骤开发的。此外,羰基化合物的烯丙基化及炔丙基化是构建C-C键的有力策略,且相应的高烯丙醇和...
2023年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肖建平团队,联合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团队,在电催化一氧化氮还原反应(eNORR)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在Cu6Sn5合金催化剂上实现了96.9%的氨法拉第效率和安培级电流密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教授汪义丰、傅尧和副教授张凤莲联合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类手性硼自由基催化的不对称环异构化反应。该工作设计开发了一类结构和功能全新的手性氮杂卡宾-硼自由基催化剂,并发展了硼自由基催化的不对称环化异构化反应。2023年12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Science,DOI:10.1126/science.adg1322)上。
手性螺环一类重要的药物优势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但如何高效构建这些结构复杂的螺环骨架仍具挑战,也是有机合成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C-H活化被认为是构建手性骨架的一种高效而简洁的方法,在报道的反应中通常采用末端烯烃和环烯烃作为重要的合成子来构建复杂的多环骨架,而多取代的非端烯可能由于空间位阻和反应活性低,在不对称C-H活...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酶,可以去除组蛋白的乙酰修饰,在表观遗传基因沉默中发挥核心作用。I类 HDAC是癌症、炎症、感染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表观遗传治疗的重要靶点,H3K18Ac是癌症进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抗癌治疗的潜在靶点;但催化H3K18Ac去乙酰化的HDAC酶和机制尚不清楚。
光酶催化正成为合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多种不对称自由基反应尤其是碳-碳键构建方面展现出其独有的优势,为多种手性功能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现有光酶催化体系中一般需要辅酶循环系统以及额外的还原牺牲试剂,这无疑增加了化学反应的成本。从绿色合成角度而言,发展氧化-还原中性的反应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酶催化是合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多种不对称自由基反应尤其是碳-碳键构建方面展现出独有的优势,为多种手性功能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现有的光酶催化体系中一般需要辅酶循环系统以及额外的还原牺牲试剂,这增加了化学反应的成本。从绿色合成角度而言,发展氧化-还原中性的反应体系颇具应用前景。
2023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催化羰基化研究组(DNL0604)吴小锋研究员团队在钴催化烯烃胺烷基化羰基化直接合成γ-氨基酸衍生物及氨基酸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一种以酰胺为胺烷基源,与烯烃和一氧化碳通过自由基接力途径一步构建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γ-氨基酸衍生物的策略。
马骏团队利用皮秒脉冲辐解技术建立一种全新的高时间分辨界面催化反应研究方法,直接观测二氧化碳自由基(CO2?–)在纳米催化剂界面上自纳秒至秒尺度内的中间态结构及其瞬态动力学过程。实验识别了铜、金、镍三种典型金属催化剂界面上CO2?–的特征中间体结构及其反应动力学,并深入考察了催化剂尺寸和电解质中阳离子对中间体界面稳定的重要影响。实验成果阐明了 CO2?–界面稳定过程的反应机理,为深入理解二氧化碳选择...
2023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肖建平团队和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团队在电催化一氧化氮还原反应(eNORR)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在Cu6Sn5合金催化剂上实现了96.9%的氨法拉第效率和安培级电流密度。
氯代芳烃是有机合成中最常用的化合物,发展该类分子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碳氢键活化能为手性芳烃分子的合成提供直接且具有吸引力的方法。然而,由于氯代芳烃与金属极弱的结合力,这一过程面临着活性低和区域选择性控制难的问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