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催化化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催化化学相关记录3945条 . 查询时间(3.168 秒)
2023年8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副研究员团队发表了关于可充电碱性锌基电池负极的综述文章,系统分析了碱性电解液体系锌负极面临的问题,总结和评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景。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专利: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催化化学发光检测葡萄糖的方法
2023年8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陈新庆研究员团队在分子筛催化剂用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制环氧丙烷(PO)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Highly Efficient Epoxidation of Propylene with in-situ generated H2O2 over hierarchical TS-1 Zeolite Supported Non-Noble Nickel Ca...
2023年8月2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朴玲钰研究团队与陈春英研究团队合作,在半人工体系光催化甲烷高选择性制取甲醇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ffective photocatalytic methane oxidation over the TiO2/methanotrophs system”为题发表于Nano Today(DOI:10.1016/j.nantod.2023.101938)
2023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太阳能制储氢材料与催化研究组研究员章福祥团队在钒酸铋(BiVO4)光阳极水氧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一步热解法制备钒酸铋光阳极中制约水氧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为钒元素的流失以及四方相杂质的生成。
甲烷是对全球温升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其全球增温潜势在20年时间尺度上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在全球变暖和大气中甲烷含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研究大气甲烷的催化转化对于减缓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大气甲烷具有低浓度、难吸附和高稳定性的特点,现有的热催化或者光催化技术均难以实现大气甲烷的高效转化,亟需发展新的催化治理技术和高效催化材料。
2023年6月24日,由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国内首台200 Nm3/h生物乙醇重整制氢装置在国投广东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顺利投入运行。截止到发稿,已连续运行400余小时,氢气纯度达到5N。
在温和条件下将甲烷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是利用天然气资源的一种富有前景的途径。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由于其对称的四面体结构、低极化率等特点,具有很强的惰性。乙酸作为一种高价值的C2产物,不仅是食品工业中的必需品,也是制备许多化学品(如醋酸酐、醋酸乙烯酯、乙酸烷基酯等)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工业上甲烷制取乙酸的路线比较复杂且需要较高的能量输入,包括甲烷重整生成合成气( CO和H2)、合成气转化为甲醇...
胡美琴,女,博士,副教授。2004-2005,2005-2006,2010-2011,2012-2013年度优秀班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催化、污染控制化学与环境功能材料。
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何智涛课题组致力于不对称催化合成等领域。2023年7月5日,该课题组在Angew. Chem. Int. Ed. 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Enantioselective Palladium-Catalyzed Directed Migratory Allylation of Remote Dienes” 的研究论文(Angew. Chem. Int. Ed.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侯兴亮课题组研究发现BRAHMA(BRM)作为SWI/SNF型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核心催化亚基,在拟南芥中通过形成DELLA-BRM-NF-YC模块参与GA信号介导的开花。DELLA蛋白能够促进BRM与核因子NUCLEAR FACTOR Y-C (NF-YC)的相互作用,破坏NF-YC对开花整合子基因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
2023年7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灿院士、冯兆池研究员团队在CO2加氢制甲醇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团队利用operando IR-MS技术,揭示了ZnZrOx固溶体催化剂上,相邻的Zn-O-Zr不对称活性中心对于CO2活化和催化加氢的协同促进机理。
202年6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曾高峰和副研究员徐庆团队,在共价有机框架(COFs)后修饰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ost-synthetic modification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CO2 electroreduction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
2023年6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DNL0603组)王峰研究员、罗能超副研究员团队在光催化卤代醇偶联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选用三联吡啶稳定的Ni配合物共催化剂快速提取TiO2中的光生电子,并稳定β-羟乙基自由基中间体,实现了光催化2-碘乙醇的选择性还原偶联到1,4-丁二醇(BDO)。
2023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杨蓉课题组在纳米异质结构催化性能调控及其应用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ynergistic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from Mo2C/MoOx Films Mediated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and Visible-light Triggered Photocatalysi...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