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土木建筑工程 >>> 工程结构 >>> 杆件结构 薄壳结构 悬索与张拉结构 实体结构 结构设计 工程结构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工程结构相关记录1732条 . 查询时间(0.611 秒)
2020年6月30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获奖名单揭晓。我院由贺子奇老师带队,由2017级本科生张三洪、石敬州、王绪臣组成的“三个臭皮匠”队在此次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长安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结构设计原理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旨在促进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高校BIM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大赛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由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8家单位协办,由华南理工大学及深圳市广厦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全国共有341所高校2140支队伍参赛。
吴迪,岭南英杰计划人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灾害防御协会减隔震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协会委员、国际IJET杂志、《华南地震》编委、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SCI)等期刊审稿人。现主要从事工程减振和结构抗震领域研究,对耗能减振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完成高效减震装置的实验和理论分析,研发具有抗拔、限位、阻尼功能的隔震技术,完成多...
沈朝勇,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作为编委参编国家标准2部, 地方标准1部,发表SCI、EI论文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十多项,完成结构隔震设计项目、振动台试验研究和隔震支座产品试验研究项目多项。研究领域:工程结构隔震及抗震。
罗俊杰,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结构抗震(振)、消能减震等领域的前沿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4项。主持完成企业委托科研项目超过10余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超过200万元。近年来围绕地下结构地震破坏的问题,从柔性隔、减震方向入手,提出了隧道结构柔性隔减震体系方法,突破了传统结构硬性抗震研究的局限,推动了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马海涛,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研究领域:计算机力学、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理论与算法。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个科研和工程咨询服务项目。
黄襄云,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抗震减灾分会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基金重大项目课题1项,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广州电视塔、港珠澳大桥、广东科学中心隔震消能试验等十多项高层、大跨复杂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作为编委参编国家标准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一等奖2项。研究领域:工程结构隔震及抗震。
温留汉·黑沙,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人,曾任科盟土木建筑协会会长,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研究员、总工程师,主要从事结构的抗震与隔震研究及设计。主持了我国首例古文物隔震研究项目,并成功应用于西安碑林博物馆首批十多件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开辟了我国文物地震保护技术的新途径,为我国历史文物和人类文明遗产的有效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负责备受瞩目的国家重大工程--港珠澳大桥项目桥梁工程部分的抗震设计和性...
马玉宏,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研究方向:结构抗震、隔震、减震控制理论与全寿命抗震设计方法,城市抗震防灾与韧性控制。《建筑结构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振动与冲击》、《中国公路学报》、《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地震学报》、《地震研究》、《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Advan...
李志山,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结构抗减震数值分析,高性能计算。根据国际高性能计算软硬件技术的最新进展,首次提出了基于GPU+CPU 并行架构结构大规模精细化动力灾变仿真分析的技术思路,主持研发了我国首个千万自由度规模建筑结构高性能非线性分析软件PKPM-SAUSAGE。软件在充分保证分析准确度和精细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的实施成本和技术门槛,为学术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
叶茂,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装配式结构、复合结构、消能减震。主持完成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古建筑(遗址)受轨道交通振动影响的减振理论及技术研究(S2011040004020);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车流的公路桥三维耦合振动分析方法(51208125),2013年01月-2015年12月;广州市科技计划,2013年广州市珠...
徐安,男,汉族,湖北武穴人,1978年4月生,博士。研究方向:工程结构抗风、结构优化设计。主要从事结构优化设计的建模及算法、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屋盖结构的风效应及抗风设计方法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GPU加速技术的超高层建筑结构精细化抗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和广东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育项目多项。在包括《The Structural...
饶瑞,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结构健康监测;拱桥动力稳定性;结构徐变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1项。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纳入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第七批)培养对象;入选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
黄友钦,男,汉族,福建宁德人,1982年3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微观结构的振动与稳定;概率与非概率不确定性分析;智能优化算法。主持了多项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科创委和广州市教育局资助的科研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中科院一区、Top期刊)、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