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药效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国际动态 药效学相关记录74条 . 查询时间(0.794 秒)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了一种药物,用于治疗一种与肥胖有关的肝脏疾病。
要证明一款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来观察和验证。对于时刻有生命危险且无药可寻的罕见病患者来说,太过漫长。很多国家于是推出罕见病药相关政策,放宽临床试验方面的限制,这可能会导致药效存疑的药物进入市场。
英国一项涉及386人的为期一年的研究表明,在克罗恩病确诊后立即接受先进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2024年2月22日,相关成果发表于《柳叶刀-胃肠病学与肝病学》。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威尔莫特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了解胰腺肿瘤迁移过程中发生的基因变化,发现了一种可以阻止这一过程的实验性药物NP137,这种药物可以治疗已经扩散到肝脏的胰腺癌。相关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细胞报告》杂志上。
此次获批是基于两项大型II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FRESCO-2研究;以及于中国开展的FRESCO研究。两项研究均达到了其主要终点及关键次要终点,并在总共734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展现出了一致的获益,各项研究的安全性特征亦保持一致。
当地时间2023年8月4日,美国联邦卫生官员批准了首个专门用于治疗产后严重抑郁症的口服药物。
2022年8月5日,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期刊HEPATOLOGY《肝病学》在线刊登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李平平课题组和温州医科大学黄志峰课题组发表的题为“Hepatocyte Ltb4r1 promotes NAFLD development in obesity”(肝细胞Ltb4r1促进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白三烯B4(LTB4)直接引起肝细胞脂质生成,验证LTB4...
2022年10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郑稳生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Today《今日纳米》在线发表题为“Ruxolitinib-loaded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 actively target proximal tubule cells to ameliorate nephrotic syndrome by reducing inflammatio...
《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11月7日发表的研究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如果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更容易摔倒。这一发现意味着在给有心脏病和中风风险的人配药时应更加谨慎。
双抗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是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复发事件的有效急性治疗策略,而其可能增加的出血风险是临床实践中普遍关注的问题。THALES研究表明,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相比,替格瑞洛联用阿司匹林治疗(30天)可降低卒中和死亡的风险,但是其与严重出血的风险增加相关。最佳获益-风险组合的治疗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最新发表的一篇神经科学论文称,研究发现赛洛西宾(psilocybin)这种天然存在的致幻剂能通过增加大脑功能网络的连接,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产生治疗反应。该机制在传统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中未观察到,这一结果增进了医界对难治性抑郁症背后通路的理解。
氯吡格雷是使用最广泛的P2Y12血小板抑制剂,然而,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2020年美国心脏病学杂志(JACC)子刊发表了一项研究提出了ABCD-GENE评分量表的构建。ABCD-GENE评分量表纳入包括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肾功能、糖尿病病史在内的临床因素和CYP2C19基因型,以更精确的识别氯吡格雷药效学反应较低的人群。
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收录了创新型药企君圣泰在研口服小分子新药HTD1801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IIa试验数据,并进行了全面解读。
氯吡格雷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目前已被确切地证明。凝血酶在血小板聚集级联反应的早期激活血小板,进而导致二磷酸腺苷的释放和P2Y12信号的激活。蛋白酶活化受体-1(Protease-activatedreceptors-1,PAR-1)是凝血酶的主要受体,其基因F2RIVSn-14A/T多态性与PAR-1表达水平相关,并可能与P2Y12信号的激活及氯吡格雷的疗效有关。前期CH...
致幻剂在治疗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神经精神疾病方面显示出了希望。然而,由于它们的幻觉副作用,一些研究人员正试图找出既能提供致幻益处又不会引起副作用的药物。在近日刊登于《细胞》的论文里,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开发出一种名为psychLight的遗传编码荧光传感器,并识别出了一种候选药物。这种传感器可以通过指示化合物何时激活血清素2A受体,筛查产生幻觉的可能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