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食品科学技术 >>> 食品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食品加工技术 食品包装与储藏 食品机械 食品加工的副产品加工与利用 食品工业企业管理学 食品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食品科学技术 淀粉相关记录106条 . 查询时间(0.052 秒)
利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荞麦、玉米、马铃薯淀粉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淀粉乳浓度的增加,荞麦、玉米、马铃薯的凝胶强度、弹性模量和凝胶弹性呈线性增加,但凝胶弹性变化较小;同一淀粉乳浓度下凝胶强度由高到低顺序为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荞麦淀粉,弹性模量为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荞麦淀粉,凝胶弹性为荞麦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在淀粉乳浓度为20%时,随着NaCl浓度增加,3种淀...
马铃薯原淀粉在水相体系、碱性条件下与醋酸酐作用,生成马铃薯淀粉醋酸酯,然后与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得到马铃薯交联淀粉醋酸酯。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和交联剂用量等条件,得出制取马铃薯交联淀粉醋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35℃,pH值11,反应时间2 h,交联剂用量2%。所制取的马铃薯交联淀粉醋酸酯较原淀粉在糊液黏度的稳定性、抗老化性、抗分离性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
基于水量、糊化温度、糊化剂及交联剂4个因素设计了正交试验L9(34)方案,制备糊化玉米淀粉黏结剂,以木材黏结压缩剪切强度评价黏结剂的黏结性能。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极差分析,得出了影响淀粉黏结剂因素的优水平、主次因素及最优组合,最优组合即当普通玉米淀粉为10 g时,水量125 g,糊化温度B2=75℃,糊化剂NaOH为0.10 g,交联剂Na2B4O7·10H2O为0.03 g。对最优组合进行了试验验证...
通过对膨化机的配备动力、螺杆及出料孔进行改造,开发了糊化机。糊化机生产的糊化淀粉尿素,达到了质量和安全要求。用糊化淀粉尿素饲喂奶牛效果明显,可以替代部分豆粕。对泌乳前期牛,混合精料中使用5%的糊化淀粉尿素为好;对泌乳中期牛,混合精料中以使用8%的糊化淀粉尿素为佳。
分别研究了液化程度对Maltogenase和β-淀粉酶这两种酶的糖化作用的影响以及酶的用量对麦芽糖含量的影响;研究了制取超高浓度麦芽糖浆时Maltogenase和β-淀粉酶并用与脱支酶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液化程度对Maltogenase和β-淀粉酶的糖化作用有显著影响;与Maltogenase或β-淀粉酶单独与脱支酶的糖化相比,Maltogenase和β-淀粉酶共同与脱支酶协同作用时可得到更...
研究了淀粉糊的透明度以及NaCl、蔗糖、柠檬酸等食品成分和老化作用对透明度的影响。分子结构是影响淀粉糊透明度高低的内在因素,对于所添加的食品成分来说,NaCl降低淀粉糊的透明度,而蔗糖、柠檬酸则提高糊液的透明度。在储存初期(4℃,0~4d),由于直链淀粉迅速形成交联网,淀粉糊的透明度迅速下降。随着支链淀粉在交联网中逐渐分散,凝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透明度下降减缓并趋于极限
为掌握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的酶解特性,该文研究了不同底物浓度、酶浓度、pH值及温度对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运用米氏方程对水解动力学过程进行描述和拟合,用Lineweaver-Burk和Wilkinson统计法求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的水解反应初期遵循一级反应规律,可用米氏方程对水解动力学过程进行描述和拟合,在酶浓度为0.5 U/mL、pH值5.5、温度为55℃时米氏常数...
该文通过比较荸荠罐制过程不同阶段的质地结构,研究了荸荠罐制过程中质构变化的规律及其与含水率的关系,比较了预煮、排气和杀菌三个受热过程后的质构,结果表明荸荠质构中弹性性质(脆度、硬度和黏着性)和塑性性质(凝聚性和回复性)在受热后有不同的变化,弹性性质参数值在排气过程中有所回升,塑性性质参数值则在整个过程中全部呈下降趋势;含水率与黏着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凝聚性和回复性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对荸荠质构变化...
为加快马铃薯淀粉的改性和开发利用,对影响马铃薯淀粉与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硝酸铈铵的浓度为7.298mmol/L,丙烯酸甲酯浓度为2.06mol/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在120~150min为最佳反应条件。
采用差热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压力及保压时间对玉米淀粉糊化度的影响。在700MPa压力下,保压2min即可使86.8%玉米淀粉糊化,达到一般食品加工要求;保压5min,可使玉米淀粉100%糊化,这是高压食品加工的一大优点。
报道用混合霉菌对淀粉塑料薄膜进行微生物降解的实验室方法和降解效果。将6种被接种的薄膜试片置于28℃恒温条件下,经过28天的培养,试片降解效果为:混合霉菌生长覆盖面积达25%~100%;失重率为0.67%~19.26%;抗拉强度降低90%以上;断裂伸长率降低12.7%~37.2%。证明混合霉菌对淀粉薄膜有良好的降解能力。
通过计算玉米淀粉高压糊化的动力学参数认为,作为能独立改变物质状态的两种因素—压力和热,它们使淀粉糊化的反应同属一级反应,由此根据已有的热糊化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保压时间与淀粉糊化度的动力学关系式,解释了高压淀粉糊化机理和影响糊化速度的因素
对照研究了玉米淀粉微晶结构在高压和加热单独作用下的变化。玉米淀粉加压或加热后,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均有偏光十字消失现象,说明玉米淀粉的微晶结构发生了相同的变化,且均已被破坏,即加热和加压均可使淀粉糊化
高压玉米淀粉糊的流变特性为:随含水量提高剪切模量、动态粘度和耗损角都提高;在小于90Hz低频波作用下,高压淀粉糊的剪切模量和动态粘度因保压时间延长而增大;在100Hz的剪切波作用下,高压淀粉糊的上述特征值则因保压时间延长而减小。
研究了玉米淀粉高压糊化后的冻融稳定性和色泽变化,并和热糊化淀粉的老化特性和色泽变化做了比较。高压完全糊化淀粉糊没有与热加工糊化淀粉糊相同的老化现象。同时,高压不象热加工使玉米淀粉的颜色变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