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 基底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088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利:一种制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的方法及其基底
近日,我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DNL21T3)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和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傅强研究员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器件组装新方法,将平面图案化微电极包裹在化学交联的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基水凝胶电解质中,成功构建出一种无基底、无形状的新概念微型超级电容器。微型超级电容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功率微型储能器件,但由于基底引入、电极/电解液与基底之间的相容性差、封装工艺复杂等多种因素,导致...
以多级结构的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通过真空蒸镀金属银层拷贝AAO的多级结构,获得了以AAO及铝基为保护层的银多级微纳结构.该保护层可在基底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检测时直接揭除.此方法解决了传统银材质纳米结构作为SERS基底使用时表面易被氧化及污染的问题,可最大程度保证基底的新鲜度,做到即用即揭.
在玻璃基底上分别生长了疏水的ZnO晶种层和超疏水的ZnO纳米线阵列. 在磁场作用下1 min内,磁性载体/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复合物在基底表面即可达到吸附饱和值;同时发现,以ZnO纳米线阵列为分离基底时的磁分离效率明显高于玻璃片和ZnO晶种层,且这种差距随着纳米复合物浓度的降低而加大,这与超疏水基底具有较小的固-液接触面积及较大的流体剪切力有关. 进一步将目标蛋白拓展至血红蛋白及溶菌酶这2种具有不同性...
基于自组装技术制备了3种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阵列,并翻制了与微球阵列互补的软模板.基于室温无外压的转移印刷技术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半球形微纳阵列,然后基于原位光还原技术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半球表面制备Ag纳米颗粒,构筑了拉曼增强的半球状多级Ag基底.转移印刷技术的关键是利用软模板自身的低表面能和表面羟基化的图案化材料与亲水基底界面间的氢键作用力.
通过金铜共混法制备了Au/Cu合金纳米棒,研究了铜掺杂对金纳米棒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和结构的影响,探究了Au/Cu合金纳米棒的等离子体共振拉曼增强效应.以Au/Cu合金纳米棒为基底对肺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进行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结果显示,癌变组织具有比癌旁正常组织更强的拉曼信号峰,位于1250,1344,1408,1568,1608和2560 cm-1附近的拉曼峰分别与蛋白质的Amide Ⅱ氨基...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黄青课题组在DNA功能化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免标记检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界面》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6,8,5723−5728)。
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原位观察聚氧乙烯(PEO)单晶在侧立(edge-on)和平躺(flat-on)片晶取向的聚1-丁烯(iPB-1)基底上的熔融行为.研究表明,PEO单晶在不同基底上的熔融行为有明显的差别.PEO熔体在片晶取向为edge-on的iPB-1基底上的浸润性要比在片晶取向为flat-on的iPB-1基底上的浸润性好.通过计算得到不同基底的表观自由能,并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定量计算未知聚合物表面自...
分别在导电铝合金片(Al)和具有阳极氧化铝层的非导电铝片(AAO/Al), 以及铟锡氧化物导电玻璃(ITO/glass)和普通非导电玻璃(glass)表面通过提拉法制备出TiO2/Al和TiO2/AAO/Al, 以及TiO2/ITO/glass和TiO2/glass两组TiO2薄膜样品, 通过测试紫外光照下水滴接触角的变化考察TiO2薄膜的光致亲水性. 结果表明, 相对于TiO2/Al2O3/Al...
利用纳米离子组装的方法制备SERS活性基底
在总结半导体纳米材料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的一些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讨论了半导体纳米粒子SERS基底的增强效应与纳米材料的种类、尺寸的相关性; 对半峰宽、激发波长进行了分析, 并对半导体纳米材料作为SERS基底时, 化学增强、电磁增强、纳米半导体缺陷和激子波尔半径的影响等进行了阐述.
本文采用脉冲电流法(PGM)在不同的基底材料表面沉积PANI, 通过平均电位\|时间曲线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研究了基底材料对PGM法制备PANI的影响; 并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不同电极材料表面PANI的电化学性能.
提出了一种以MEMS技术为基础, 可在低电压驱动条件下工作的创新型细胞电融合芯片. 该芯片的设计原理在于通过缩短微电极间的间距, 在低电压条件下获得足够强度的排队和融合电场强度. 原型芯片以SOI硅片为加工材料, 通过刻蚀方式在顶层低阻硅形成微电极和微通道; 在微电极上沉淀2 μm厚的铝膜以降低电阻率, 提高导电性; 通过PECVD方法形成150 nm厚SiO2保障铝膜的抗腐蚀性及芯片生物相容性;...
采用一种结合化学组装和电化学沉积制备均匀而且具有强SERS基底的方法, 研究了沉积电位对组装在ITO表面的金纳米粒子形貌的影响, 发现在-0.04 V下沉积5 min可以得到形貌均匀的纳米粒子. 利用现场电化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监控电化学沉积过程, 发现沉积一定时间后, 紫外-可见吸收谱在600~700 nm区间出现新峰, 表明粒子间发生了有效的电磁场耦合. 对制备的基底进行拉曼成像, 结果表...
利用LB(Langmuir-Blodgett)技术, 采用循环压缩的方法在不同基底表面上制备FePt纳米粒子单层膜, 采用TEM和AFM等技术手段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循环压缩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单层膜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并且在不同的基底表面其成膜性能具有较大的差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