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药物化学 生物药物学 微生物药物学 放射性药物学 药剂学 药效学 药物分析学 药物管理 药物统计学 药学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药学 科学家相关记录173条 . 查询时间(0.308 秒)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曹东升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与信息融合(BT和IT融合)”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药物分子结构的智能生成和优化”(2021YFF1201400),经费达500万元。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医师岳冰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生物活性材料》在线发表了关于利用临床上经典降压药非洛地平有效解决骨关节术后植入物耐药菌生物膜感染的相关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关节外科的张术涛和曲新华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岳冰为通讯作者。
中美科研人员联合研究发现,源于横纹肌的蛋白MG53不但可以像“盾”一样预防肝损伤,还能以“矛”制肝损伤的“矛”及修复“伤口”,为疗效确切但对肝脏毒副作用大的中西药、新药研发等临床应用带来远大前景。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曾春雨团队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麻建杰团队联合研究的这个课题,韩愈等研究人员为第一作者。11月3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肝脏病杂志》上。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但要克服复杂的胃肠道屏障,实现大分子药物的高效吸收仍然是一个挑战。近期,南京大学鼓楼医院研究团队在口服大分子药物递送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磁控可分离载药微针机器人,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标题为“Magneto-responsive microneedle robots for intestinal macro...
当一小部分肿瘤细胞(称为持久性细胞)在化疗中存活下来时,癌症就会复发。在使用治疗药物时,这些细胞大部分是不分裂的(非循环持久性细胞),但有一个罕见的亚群(循环持久性细胞)能在治疗期间增殖。近期来自美国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持久性细胞耐药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Nature》期刊上,标题为:“Cycling cancer persister cells arise from lineages with...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春皓、左建平和副研究员何世君等,合成了一类新型白桦脂酸衍生物,通过经典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证实了其显著缓解关节炎性疼痛、修复软骨结构损伤、阻断破骨作用的进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药物化学杂志》。
脑出血引发脑内炎症加速脑水肿,导致患者死亡或致残,由于不清楚原因、没有有效治疗手段,一直是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难题。来自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找到了脑出血后发生神经炎症的“元凶”甲酰肽受体1(FPR1),以及针对这个靶点的新型拮抗剂,目前已经进入药物开发阶段。这一研究成果2021年8月4日在线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翁建平团队与合作者近期提出了“血管内皮细胞稳态失衡是泛血管疾病进展的关键机制,改善各种病因与理化因素所致血管功能与结构紊乱的核心在于维护内皮细胞功能”的新理论。
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蒋晨课题组近期开发了一种仿生型树枝状多肽纳米偶联物,具有调控脑部病灶区促炎微环境的功能,并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症(AD)早期多靶点治疗,为AD早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先进材料》。
近日,World’s Top 2% Scientist 2020(全球前2%科学家 2020)由斯坦福大学和爱思维尔联合发布,其主要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2019)”和“2019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两个榜单。该排名是基于截至2020年5月6日的Scopus数据库,综合使用了六种关键因素指标,同时考虑到不同子研究领域的差异,从近七百万科学家里,筛选出世界Top 2%的科学家,涵盖文...
一种使用化学敏感的“软”X射线新技术,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更简单、非破坏性的方式来了解纳米世界。2021年5月25日,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Brian Collins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文章,展示了X射线方法在智能药物递送纳米颗粒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纳米结构研究上的应用能力。
近日,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共同发布了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榜单。该榜单共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年-2019年)和“2020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两个榜单。上海中医药大学共有4位专家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以及12位专家入选“2020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从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排名分22个领域和176个子学科领域。该榜单分为“生涯影响力”和 “年度影响力”两个榜单。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生涯影响力”榜单统计了科学家职业生涯期间的综合影响表现,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
2021年3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和蒋轶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张岩团队以及国内外多个研究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三种5-羟色胺受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揭示了磷脂和胆固醇如何调节受体功能,以及抗抑郁症药物阿立哌唑的分子调节机制。
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发挥作用,赋予我们感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因此也被称为“快乐神经递质”。5-羟色胺系统参与人体广泛的生理功能,包括调节大脑的记忆、认知、情感、学习和成瘾性,该系统的失调可能会引起多种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双相障碍、偏头痛等。5-羟色胺的生理功能是由十几种5-羟色胺受体介导的,明确它们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机制,会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