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化学 钠离子电池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224 秒)
“许多人对钠离子电池寄予厚望,您怎么看待它的前景?”在2021年腾讯WE大会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将这一问题抛给了动力电池与储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科学家王朝阳。“钠离子电池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备胎’。”他简单、直接的回答让记者颇感意外。毕竟,钠离子电池已经在国内引发极大关注。“说它是‘备胎’,是因为其各方面性能与磷酸铁锂非常接近,除非后者的供应链遇到困难,从经济或性能上有必要启用钠离子电池。”王朝阳说...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郑琼副研究员团队自主研制出48V/10Ah磷酸盐基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并作为中低速电动车的动力电源成功开展应用示范。根据实测数据,在6至7℃环境温度下,该动力电池系统续航里程达到35km,系统比能量为90Wh/Kg。该系统由32个5Ah钠离子软包电池,采用2并16串方式组成。软包电池用磷酸钒钠正极和低阻、高稳定性电解液均为...
铁铁基普鲁士蓝(NaFeHCF)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钠离子电池(SIBs)正极材料。但是,如何有效控制合成反应参数来提升NaFeHCF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仍然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简单的共沉淀法,探索了合成过程中配位剂添加与否和反应温度(0~80℃)的变化对NaFeHCF沉淀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柠檬酸钠配位剂且合成温度为40℃时所得到的NaFeHCF正极材料在形貌...
钠离子电池作为下一代的可充电电池,具有资源丰富、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在电池体系中,电解液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电池性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根据溶剂的不同,电解液通常分为酯类和醚类两大类。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集团中子散射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科学平台,在钠离子电池材料研发中取得显著进展。该团队结合当前研发热点,发现3d过渡金属层状氧化物作为钠离子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元素掺杂可进一步增强材料结构稳定性,调控其性能,改善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赵成龙博士、陆雅翔副研究员、胡勇胜研究员团队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Prof. Marnix Wagemaker及法国波尔多大学Prof. Claude Delmas等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预测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构型的方法,并在实验上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低成本、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成果以“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E01组博士生丁飞翔和赵成龙在胡勇胜研究员、陆雅翔副研究员、容晓晖博士的指导下,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O3-Na[NixFeyMn1-x-y]O2 (x=0.6、0.7和0.8)正极材料(图1),通过结合电化学测试和原位/非原位结构表征,系统研究了高镍O3型正极材料的储钠机制、镍含量(铁锰替代量)与储钠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E01组博士生蒋礼威在胡勇胜研究员、索鎏敏副研究员的指导下,通过将三氟甲基磺酸四乙基铵(TEAOTF)盐和三氟甲基磺酸钠(NaOTF)盐共同溶于水中,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含惰性阳离子的超高盐浓度Water-in-Salt电解液(9 m NaOTF + 22 m TEAOTF)(图1)。该电解液不仅能实现较宽的电压窗口(~3.3 V...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健研究员领导的无机合成化学团队与张华彬博士合作,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资助下,采用二次硫化(溶剂热硫化和高温煅烧硫化)和酸刻蚀的策略,将锌、钼基的沸石型咪唑骨架(HZIF-Zn/Mo)转变为由钼缺陷丰富的超薄二硫化钼纳米片组装的中空的微立方体框架(HMF-MoS2)。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材料表现出了...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孙克宁团队在高倍率、长循环钠离子电池负极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通过构建介孔中空结构并采用杂原子调控碳层间距,获得了具有较高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的碳负极材料。该研究成果以《Heteroatom-Doped Mesoporous Hollow Carbon Spheres for Fast Sodium Storage with an Ultralong Cycle...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刘建军研究员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团队通过合作研究,设计有机共轭分子的三维折扇排列与过渡金属离子配位构建纳米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苝四甲酸锌(Zn-PTCA),首次突破共轭碳环储钠的电化学活化,极大地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储钠容量,为进一步设计新型高比容量电极材料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cell最新姐妹刊Chem杂志发表(https://doi.org/10....
近日,在锂/钠离子电池用先进电极材料领域,我校化学学院吴兴隆副教授研究小组连续在Advanced Materials和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为解决金属硫化物用作锂/钠电负极材料时所面临的导电性差和体积变化率大等问题,吴兴隆研究小组在Advanced Materials(2018, 30 (21), 1706317)上发表了题为“...
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并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VPO4F。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对NaVPO4F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技术等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探讨了不同掺碳量对NaVPO4F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显示,掺碳10wt%的NaVPO4F在0.1C倍率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达到151.5 mAh·g-1和113 mAh·g-1,充、放电平台分别为3....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