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哲学 天地境界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05 秒)
冯友兰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其《新原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人生四境界说,认为“天地境界”是人所能达到得最高境界。“天地境界说”被理论界认为是建构未来道德哲学的基础,但仔细研究却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识,人类并非是唯一价值的主体。自然同样也是价值的主体。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对于今天正确认识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认知方式、认知到的意义、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精神愉悦、价值特征、本真自我等七个方面对冯友兰的天地境界和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略加比较,指出二者在这七个方面有着相当根本的共同之点。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天地境界可视作高峰体验的一种,只不过被提升和恒常化了。另外,本文还在可认知性、经验内容和原则及理论预设三个方面对天地境界和高峰体验进行尝试性的会通和整合工作。
作为哲学家、哲学史家的冯友兰对佛教有着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禅宗思想也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对其人生道德哲学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及其修养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冯友兰在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时,提出“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区别,并申明他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他在晚年又重申了这一主张。于是,“接着讲”就成为研究冯友兰哲学乃至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话题。那么,冯友兰的“接着讲”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何意义呢?这是我们所关心的。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唐河人。中国著名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境界说”,冯友兰哲学中的境界是指由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人生的境界》(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一文中,冯友兰先生将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天地境界”是冯友兰先生最为推崇的人生境界,较之其它三种境界,“天地境界”显得较为深奥神秘,抽象难解,以下试从四个方面对“天...
冯友兰在新理学中将天地境界视为人的最高境界,而形上学则是通向天地境界的必由之路。他主张形上学要开始于正的方法,结束于负的方法。认为天地境界是知与超越知的统一,是神秘主义的、但也是理性精神的产物。主张以哲学的知来清除宗教的迷信,强调人的精神创造的价值。
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了三方面颇有价值的启示:1.它认为“大全的自然具有最高的主体性”,主张人应“事天”,这就克服了近现代西方哲学把自然看作只具有“工具价值”的僵硬的主客二分,从而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扫除一大理论障碍;2.其欣赏程朱理学以顺应的态度应对世事,张扬了一种亲和,顺应的主体性,这正好符合现代生态伦理学抑制人类扩张型主体性的理论需要;3.其重视以哲学的“负的方法”体认不可言...
天地境界”体现了冯友兰价值理性的意义,代表了其价值理性的建构方式,这一中心都体现在了其《新原人》的著作之中。《新原人》的哲学观念展现了冯友兰价值理性的多层面性,其价值理性正是通过天人之际和文化的普遍性思维及哲学理性途径来建构的。
冯友兰的“接着讲”是在时代变革中实现的,赋予中国哲学以现代精神,又继承了中国哲学的变质内容,它是中国哲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接着讲”开出的“天地境界”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是对中国和世界哲学的一大贡献。
冯友兰的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  艺术境界  觉解  诗意       2007/5/31
本文着眼于冯友兰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从觉解与诗意、有我与无我、信仰的意志与意志的信仰等三个方面,把冯氏的天地境界说与王国维的艺术境界说作一比较,来阐述其哲学中的美学意蕴和美学中的哲学意蕴,使哲学达到既“可信”又“可爱”的境界统一,尤其是两人所追求的人类自由存在意义,使产在“同天境界”和“艺术境界”中,共同运用了中国道家境界理论,不禁耐人寻味。
冯友兰先生在其著作《新原人》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天地境界为最高境界,它是“知天”、“事天”、“乐天”、“同天”的统一。这一思想与现代生态伦理学观点有许多相契合之处。从认识角度说,这种境界体现了与西方理性主义倡导的二元对立所不同的系统思维;从实践角度说,它倡导限制人的物质欲望,提升精神人格;从审美角度说,人把自然作为审美对象,通过“移情”把自然纳入到道德...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对现代生态伦理的建构有深刻的启示。人不仅应对社会承担责任,而且应对宇宙自然承担责任;人类不应一味地征服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从冯先生人生境界说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们体悟人生境界、人生意义,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和参照。
本文着眼于冯友兰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从觉解与诗意、有我与无我、信仰的意志与意志的信仰等三个方面,把冯氏的天地境界说与王国维的艺术境界说作一比较,来阐述其哲学中的美学意蕴和美学中的哲学意蕴,使哲学达到既“可信”又“可爱”的境界统一。尤其是两人所追求的人类自由存在意义,使他们在“同天境界”和“艺术境界”中,共同运用了中国道享境界理论,不禁耐人寻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