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高分子化学 >>> 无机高分子化学 天然高分子化学 功能高分子 高分子合成化学 高分子物理化学 高分子光化学 高分子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高分子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511 秒)
2024年2月16日,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袁开军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实验团队联合傅碧娜研究员、张东辉院士理论团队,在分子光化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利用大连光源发现了二氧化硫分子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本发明一种抗氧化剂及其应用涉及小球藻多糖在制备植物绿色农药和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所述小球藻多糖是从小球藻水不溶部分(藻渣)经酶解、脱蛋白和醇沉后得到的一组分子量在10.6~13.6kDa的多糖,其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岩藻糖、鼠李糖。所述小球藻多糖可明显提高植物细胞抗氧化酶(SOD、POD和CAT)以及体外羟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DPPH清除率等活性,可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天...
2023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1117组)袁开军研究员和隋来志副研究员团队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施加压缩应变能够使钙钛矿材料Cs2SnBr6载流子迁移率提高一个数量级。
2023年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1117组)袁开军研究员团队利用飞秒时间分辨光谱,实现了对复合结构的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的动力学探测,结果表明其尺寸效应在电子—声子散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1117组)袁开军研究员和反应动力学理论与计算研究组(1113组)傅碧娜研究员合作,发现HNCO分子光解产生CO有三种不同的解离通道,阐明了分子激发态势能面的拓扑结构影响解离通道的新机制。
本发明是一种测定微藻单藻落脂肪酸成分构成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微藻油脂成分分析过程使用的甲酯化方法需样量大、操作步骤多和耗时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无需制备干燥藻粉,无需提取藻油,在饱和碱催化条件下,直接对微藻的单藻落进行甲酯化反应:一个大小约2-5mm的微藻单藻落,加入1ml的饱和KOH-CH3OH溶液,对单藻落样品进行皂化和甲酯化,在充分混合震荡作用后,加入1ml正己烷,萃取得到的脂肪...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气体配制方法,二路以上的原料气通过气体管路分别经气体阻尼管限流后再于同一容器或管道相互接触混合;所述气体阻尼管为气体导管;二路以上的原料气在混合前均通过气体阻尼管限流;气体阻尼管前端连接原料气,原料气在气体阻尼管后端输出至用于进行气体混合的同一容器或管道中。通过改变气体阻尼管的长度和内径调节气体体积流量,实现原料气不同混合比例的混合。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高、成本低、普适性强,气体...
2023年8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袁开军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团队和反应动力学理论与计算研究组傅碧娜研究员、张东辉院士团队合作,发现二氧化硫分子极紫外光解离产生硫原子和氧气,为地球早期大气中氧气的来源提供了新途径。
2022年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烃综合利用及沸石催化材料研究组(DNL0804组)朱向学研究员、谢素娟研究员和陈福存正高级工程师团队与江苏常青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甲苯乙烯高效择形烷基化催化剂及技术”以视频会议的方式通过了由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2023年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傅强研究员和慕仁涛研究员团队在表面氢溢流原子可视化研究上取得进展,发现氧化物表面结构对氢溢流的有效调控,利用表面晶格限域效应提升氢溢流速率。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涛,研究员李昌志团队与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雷鸣合作,发展了直接催化解聚木质素β-O-4模型化合物定向制备喹啉衍生物的新策略。
2021年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1106组)李国辉研究员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学院精准医学研究院雷鸣教授、武健教授团队合作,在揭示人类端粒DNA合成关键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所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周雍进研究员与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Jens Nielsen教授合作,通过构建酵母细胞反应器,高效的合成出了长链α-烯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合成生物学领域杂志《美国化学会—合成生物学》(ACS Synthetic Biology, 2018, DOI: 10.1021/acssynbio.7b00338)上。长链(C12―C20)α-烯烃(long-cha...
近日,催化杂环合成研究组(202组)万伯顺研究员在选择性合成吡咯衍生物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以通讯形式发表于最近一期的Angew. Chem. Int. Ed.上(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1693-1697)。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