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 锂离子电池相关记录64条 . 查询时间(0.126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郑琼副研究员团队和燕山大学唐永福教授团队合作,在钠/锂离子电池电极储能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卢周广课题组在超高比能量高压钴酸锂正极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能源材料领域顶尖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Dextran sulfate lithium as versatile binder to stabilize high-voltage LiCoO2 to 4.6 V”。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在混合型电化学储能器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构建了具有与锂离子电池类似工作机理的摇椅式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器件,并通过电极容量和动力学“双匹配”策略,同时实现了器件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双高”)。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李林森特别研究员和马紫峰教授等人与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的Tang Ming(唐铭)教授合作,在能源材料领域知名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Single-Crystal Nickel-Rich Layered-Oxide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s: Synthesis, Electroch...
锂离子电池早已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怎样设计出更加安全、高性能的锂电池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在固液界面上会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称为固体―电解液界面(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层。研究人员发现SEI层决定了大多数电池的性能,但人们对于SEI层的结构和性质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
鉴于此,华中科技大学孙永明教授课题组综合考虑了正极预锂化添加剂材料的化学稳定性与锂补偿容量两方面因素,利用氟氧铁化合物与熔融锂发生反应,制备了一种具有高比容量(550 mAh/g)的正极预锂化添加剂(Fe/LiF/Li2O复合材料)。研究发现,该预锂化添加剂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电区间范围内发生逆转换反应 (3Fe + 3LiF + 3Li2O ® Fe2O3 +FeF3 + 9Li++ 9...
将来源于造纸黑液中的碱木质素(AL)通过水热反应与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制备了二氧化硅/季铵化碱木质素复合物(SiO2/QAL),再经过碳化和酸洗后得到二氧化硅/木质素多孔碳复合材料(SiO2/PLC).形貌与结构表征结果表明,SiO2/PLC的比表面积达到1069 m2/g,具有平均孔径约20 nm的介孔结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三维网络结构的木质素多孔碳内部.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
在亚硫酸酯基团的基础上引入苯环,设计并合成了3种环亚硫酸甘油酯衍生物[双(1,2-环亚硫酸甘油酯)对苯二甲酸酯、三(1,2-环亚硫酸甘油酯)均苯三甲酸酯和四(1,2-环亚硫酸甘油酯)均苯四甲酸酯],通过倍率充放电、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研究了这些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苯环和环状碳酸酯的有机分子双(2,3-环碳酸甘油酯)对苯二甲酸酯、三(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三甲酸酯和四(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四甲酸酯,采用倍率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这些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通过冻干干燥法辅助制备了分布均匀的纳米Li2FeSiO4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循环伏安(CV)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冻干法处理后得到的Li2FeSiO4材料颗粒尺寸更小,能够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距离;同时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使材料与电解液接触更加充分.在1.5~4.8 V电压范围内,与采...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了钠掺杂改性的Li0.98Na0.02Ni0.6Co0.2Mn0.2O2正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分散谱(EDS)、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颗粒形貌、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钠后的材料具有更完善的α-NaFeO2结...
采用水热法,在200 ℃,S/Mo摩尔比为4.3∶1的条件下,水热反应24 h,合成出由MoS2纳米片堆积而成的花墙状多级纳米结构.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产物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MoS2纳米片厚度约为10 nm,花墙状多级纳米结构可达十至数十微米,具有较好的均匀性. MoS2多级...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课题组发展了一种低温(200 oC)熔盐体系中还原四氯化硅制备硅纳米材料的方法,将该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展示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研究成果以“Prepar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Si Starting from SiCl4 at 200...
通过钛酸丁酯(TBTi)在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中水解原位生成二氧化钛(TiO2),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PVDF/TiO2复合隔膜,并考察了TiO2含量对隔膜表面形貌、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及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隔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由于TiO2的加入得到显著提高,最大增幅分别达到228.6%和244.8%,同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也得到了增强,室温离子电导率从3.9...
为了满足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等应用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急需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为此,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开发是关键,也是研究热点和难点。研究人员在利用石墨烯构筑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电极材料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开发了多种高效组装方法,构筑出多种稳定的高性能纳微复合结构正、负极材料。1.他们发现,利用NMP为分散剂可通过简单共混实现石墨烯与三元正极材料LiNi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