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电化学 >>>
搜索结果: 256-270 共查到电化学相关记录2764条 . 查询时间(1.929 秒)
田亮亮,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应用研究,包含电催化、电分析以及超级电容器。
近日,我所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研究组(05T7组)刘健研究员团队与天津大学梁骥教授团队、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孙成华教授团队合作,通过亚纳米空间限域策略,开发了Fe-Cu双单原子亚纳米反应器,用于电催化N2还原反应,实现了NH3高效率合成,为电催化固氮提供了新思路。单原子催化剂由于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活性物质,在电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精准控制原子级活性位点以满足特定反应仍然是单原子催...
关伟,男,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环境咨询与分析检测研究所所长,环境材料与修复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科研骨干,重庆市表面处理工程技术学会副秘书长。持有清洁生产审核资格证、环境监理资格证、环保规划资格证。
李忠彬,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理学硕士,教授。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专家库专家,重庆市高校首届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文理学院首届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任学校纪委委员,药学院/创新靶向药物国际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周激,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电化学传感器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EI等收录。主持参与20多项科研项目,“硝甘安定度试验新方法”被确定为国家军用标准。编写出版教材3部。
王高峰,副教授,曾承担过医药院校《有机化学》、《医用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主讲《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等课程。
杨海英,2000年、2006年和2012年毕业于大同大学、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7月进校任教,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英国牛津大学Richard G Compton研究组进行访学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分析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曹楚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8月2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1岁。曹楚南,1930年8月15日生于江苏常熟。195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浙江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曹楚南在中国领导和开拓了腐蚀电化学领域,出版了《腐蚀电化学原理》等专著。回顾成长经历,曹楚南曾在《院士自述》中写道:“其实,治学要用笨功夫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只是我对于这个...
化学键是理解化学学科的基石,是化学学科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化学家理解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基础。IIA族金属因具有饱和ns2价层的电子构型,通常都具有极低的电负性和电离能而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表现强还原性。然而按照基本的分子轨道理论,IIA族同核双原子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其化学键级为零(图1)。元素Be,具有该族中最高的电负性和电离能而表现出同族中最强的成键倾向而备受研究关注。在Be2单体中,两个B...
近期,在“东南大学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启动培育基金的资助下,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际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研究院暨江苏省“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在分子铁电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科研团队尝试从化学的角度来理解铁电性,经过不懈努力,将铁电体的发现从盲目的寻找转变为靶向的化学设计,并首次提出“铁电化学”的概念。相关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Design Principles for Ferroe...
近日,过程工程所杨军研究员团队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Mansoo Choi教授团队合作研发了具有较好普适性的“电火花(Sparking Mashup)”技术制备合金纳米颗粒,并利用该技术成功制备出包括互溶金属,不互溶金属和高熵纳米合金在内的平均粒径为5 nm的55种不同的合金纳米颗粒。该制备方式突破了湿化学方法在不互溶金属和高熵纳米合金合成中的局限性,可有效减少催化剂中贵金属的用量,在保持甚至提升其电...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E01组岳金明博士生在索鎏敏副研究员的指导下,以浓度为核心变量,采用磷酸钒钠正极为研究对象,针对高盐浓度抑制电极溶解机制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超高盐浓度Water-in-salt电解液中,电极材料溶解得到了很好的抑制,磷酸钒钠正极结构稳定性大大提高,电池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升。31 m WIBS体系中在低倍率0.2C...
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俄罗斯科学院金物理化学与电化学研究所和俄罗斯国家科学中心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电化学原理研发出从锝化合物溶液中制备锝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电分析化学》期刊上。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种具有本征缺陷结构的氧化钌/石墨烯二维异质结催化剂,实现了在全pH范围内高活性、高稳定的电解水析氧。电催化分解水在清洁能源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电解水反应中的析氧反应(OER)因其缓慢的动力学特征成为制约电解水反应整体效率的瓶颈;与此同时,电解水应用有碱性电解槽和酸性电解槽,应用环境比较苛刻。氧化钌是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