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美学 >>> 美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美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17条 . 查询时间(2.306 秒)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emerged in the process of exchange and collision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s. It made progress along with a continuous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Western ...
在全球化的语境里,我们正历程着“审美泛化”的质变: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蔓延,大众化的设计正是其中的急先锋;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逐渐向生活靠近,设计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也在日渐模糊,这便是“审美日常生活化”。
王朝闻老先生走了。但哀思却绵绵而来,斩也斩不断,理亦理还乱。只忆起到先生家首度和末次的拜访,两次的感思迥异,而前后的对比不禁令人唏嘘。四年前的暖冬,当时读博的我,正被借调在中国文联《美术》杂志,有幸与杂志的同仁们一同拜会先生。王朝闻先生是《美术》的老主编,也是最德高望众的引路人。杂志社至今还高悬着先生的大幅照片和亲笔题字——“独见与共识的之统一,构成美术批评之新感与科学性”。每当在忙碌之余,作编辑...
市场经济不仅导致了公域交往与私域交往的出现,而且亦造成了公域交往与私域交往的均衡性分化。如果说,前市场经济社会的人类交往还是“公私不分”的失衡发展的话,那么,市场经济社会的公域交往与私域交往则是“公私分化”的对称展开的。这种社会交往的结构转型,是同生产与交往间的关系根本相关的,未来的人类交往将表现为这二者高度统一的无公无私的形态。
根据经济模式的不同,以及“互惠—重配式”、“计划再配式”和“市场配置式”的交换系统的差异,人类社会交往的“范式”可以相应分为“传统共同体交往”、“科层—大共同体交往”和“市民社会交往”三类。进而,依据“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的划分,我们来考察三种交往范式所可能实现的方式,而且,这两种逻辑模式间具有相互对应的历史关联。
本文认为,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美的活动属于C·S·皮尔斯所谓的“外展的臆断”的理解(abductive understanding),这也美的深层的理性规则和语用特质。“外展的臆断”是一种提供给理性以“模糊的逻辑”(implicit logic)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人们来说是恰恰是最基本的,这也是审美判断的内在特质。
美学:回归生活世界     美学  生活世界       2009/1/19
从现象学的视角,本文回归生活世界来考察美学基本问题,重新审视美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实质上,在美与日常生活之间,构成了一种现象学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表现在:⒈ 从直观性到“本质直观性”、⒉ 从非课题性到“自身明见性”、⒊ 从历时性到“同时生成性”。作为“本质直观”,美的活动就是“回到事物本身”的本真生活方式之一,可以由此来重构一种“生活论美学”。
《夜半歌声》目录      夜半歌声  目录        2009/1/19
本书是当代中国本土“文化研究”的个案之作,运用了文化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对卡拉OK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卡拉OK对于生活在大都市乃至小城镇的人来说,已经是很熟悉的事情了,约几个朋友,找家歌厅,扯开嗓子唱几支歌,既可以松弛神经,又可以过一把当歌星的瘾。卡拉OK起源于日本,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东亚文化现象”,《夜半歌声》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剖析了这种娱乐形成的深层的东西,让人们在娱乐消费的同时更准确更深...
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专论“生活美学”的专著,与当代实用主义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千禧年出版的《活生生的生活》(Performing Live)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试图超出欧美中心主义的视角,阐释当代美学的“最新转向”,从而重建起一套活生生的“生活美学”架构。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当代文化的“超美学”走向)与“审美日常生活化”(前卫艺术的“反美学”取向)的历史背景下,该书重思了美与“日常生活”、...
美育:疗救功利主义的良方     美育  功利主义       2009/1/16
毋庸讳言,当代社会是一个充满了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社会。相对于改革开放前整个社会“学习”和空谈理论(而且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来说,这种崇尚务实、讲求实效、注重效益的社会风尚当然是一种进步。但另一方面,当我们从一种片面中走出来时,又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这就是唯利是图的实利主义泥沼。我们在这种泥沼里陷得如此之深,以致于我们整天只是忙着票子、房子、车子,我们嘴里说的、耳朵里听到的都是工资、奖金、收...
看得见的“思想”     思想  美学       2009/1/16
20世纪前半期是一个充满了战争、混乱与苦难的时期。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是一种灾难。对于艺术家来说,这种混乱、动荡与苦难除了意味着灾难之外,也意味着艺术灵感的发现与甚至爆发,因为艺术,正是在充满矛盾斗争的环境中才更有可“说”、可“写”、可“表现”的。历史上,那些思想最活跃、艺术创造力最繁盛的时期,往往也是政治上最为混乱的时期。如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因此,2...
美学与建设和谐社会     美学  和谐社会       2009/1/16
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是基于中国目前的现实状况所提出来的具有现实可行性和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理论。它上承中国传统的大同社会理想,下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宏伟目标,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社会的现实和历史的实际状况出发所提出的现实性的规划和目标,体现了共产党人求实奋斗、切实为老百姓媒福祉的宗旨。
像大多数历史悠久的民族一样,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从远古时代发源、延续下来的。这种文化的延续性使中华民族还保留了许多先民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传统。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是泛神论。到了文明进一步发展时,这种泛神论的世界观就以五行的理论形态被保留下来了。“五行的起源看来很早。卜辞中有五方(东南西北中)观念和‘五臣’字句;传说殷周之际的《洪范·九畴》中有五材(水火金木土)的规定。到春秋时,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
自然美的发现与审美化的生存     自然美  审美       2009/1/16
中国人很早就把自然作为审美对象看待了。《诗经》里已有直接赞颂自然山水之美的诗行。到了魏晋时代,自然已经除去了神秘色彩,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此时不但出现了以自然本身为审美对象的山水田园诗,而且自然事物也成为对人的审美评价的标准。《世说新语》里,人的美与自然山水之美相互衬托,往往以自然之美来形容、比喻人的美。山水之灵秀成了人的精神风貌的比拟和见证,同时也是人的精神力量的源泉。自然本身不再作为某种道德品...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艺术需求渐趋旺盛,艺术品市场日趋活跃。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艺术博览会盛况空前,一批常年经营的画廊渐成气候,国内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也一路飙升。如青年画家夏俊娜一幅1.6 X 1.3米的作品价格可达5万元左右,这让与她签约的上海艺博画廊主持人相当满意,因为这个价格水准比两年前约攀升了20%,而比其95年学校刚毕业时的作品价格更增长了10倍以上。“上海宽视”签约画家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