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哲学 中国哲学相关记录760条 . 查询时间(0.279 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
2022年12月15日晚,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之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丁四新教授以《主体性的追寻:百余年中国哲学研究及其当代面向》为题,做了一场线上讲座。本次讲座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73期,亦是“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23期。讲座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杨华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哲学院文碧方教授及校内外200余名师生通过网络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北京大学哲学门,创造的景象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其中“中国哲学”的景象也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审视它需要古今贯通的眼光。
“数字人文”亦称为“数位人文”或“人文计算”,现已成为跨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和人文社科领域的热点。它首先表现为以计算、检索、存储等工具化角色应用、服务于包括哲学在内的各人文社会科学,带来研究范式的革新;哲学既能提供有关认知、逻辑、理性等理论支撑和思想架构,也进行技术批判和理论反思,深化数字人文技术的理论基础;二者的互动交融是必然、普遍的,在中国地理、历史、文化、语言环境下还将呈现出独特面貌。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
应重视中国哲学史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指认识活动中的怀疑、追索的心理状态,是推动研究的关键。古代经典大都是启发式的,思想家的提问方式、问题意识都有所不同。问题意识在哲学史上常常转化为命题、词语、范畴系统、思维方式,成为一定的范式。长期以来,中国哲学家最重视的是天人、性命的问题。与西方哲学相较,中国哲学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对中国哲学史的主体性应有自觉。中国哲学是生命的学问,中国人依照自本自...
金岳霖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中国哲学史”这个名称上的“困难”,促成了关于哲学的普遍性与中国哲学的特殊性的见解,并影响了21世纪初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金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写成《中国哲学》一文,提出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是“逻辑和认识论的意识不发达”“天人合一”“哲学与伦理、政治合一”“哲学家与他的哲学合一”。回顾金先生对“中国哲学”的论述,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和中国哲学...
“2022年,是武汉大学哲学学科建立100周年。在我们回顾武大哲学的辉煌历程,总结武大哲学的卓越成就,展望武大哲学美好未来的时候,发布这套十卷本学术版《中国哲学通史》,无疑是向百年庆典的献礼,也是对前辈珞珈学人的致敬。”2022年9月17日,武汉大学副校长周叶中,在十卷本《中国哲学通史(学术版)》新书发布会上说道。
“2022年,是武汉大学哲学学科建立100周年。在我们回顾武大哲学的辉煌历程,总结武大哲学的卓越成就,展望武大哲学美好未来的时候,发布这套十卷本学术版《中国哲学通史》,无疑是向百年庆典的献礼,也是对前辈珞珈学人的致敬。”2022年9月17日,武汉大学副校长周叶中,在十卷本《中国哲学通史(学术版)》新书发布会上说道。
世界古代三大文明体系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知识体系演进,逻辑在各自的知识体系中起到论证与根基作用。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形成了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大为增强,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与域外文化的融合会通更加深入、多元。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各方面都蓄势待发,需要通过创新焕发创造活力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人类文明进步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特点,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
国内哲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西方哲学中国主要以方法论见长,而中国哲学则以哲学观安身立命,由此与西方哲学分道扬镳。表面上看,这个说法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如果我们追溯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的关系并非如此。而且,两种哲学讨论的问题在思想深刻性上存在着惊人一致,以至于我们在讨论中国哲学时难以回避西方哲学的思想触角。事实上,中国哲学的当代建构不仅依赖于哲学家们的思想洞见,更依赖于哲学家们对分析...
近日,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儒学大家、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习教授安乐哲的学术思想选集《“生生”的中国哲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生生”的中国哲学》是“孔子研究院翻译中国”项目系列成果之一,包含生生的中国哲学、儒家角色伦理学、儒家“成人”论、儒家文化比较哲学研究四大部分,遴选了安乐哲23篇中西比较哲学学术思想论文,是他在中西比较哲学领域最新开拓的见证,向中西学界展示了他对人类哲学大变革时代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