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哲学 中国哲学史相关记录68条 . 查询时间(0.293 秒)
二十世纪前半期的张载关学研究不仅涌现出诸多有影响的学人和有新见的研究论著,而且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已然跳出宋学的樊篱,进入现代学术视野。他们提出的“太虚一元之气”的概念对张载“虚-气”本体论的建构,对张载及关学“性道合一”体系的研究,对关学史的勾勒和对不同时期关学发展特征的揭示,对诸多关学学人个案思想的深度剖析,都达到了相当的理论高度。新中国成立后学界对二十世纪前半期的关学研究未能充分关注,是一个缺...
应重视中国哲学史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指认识活动中的怀疑、追索的心理状态,是推动研究的关键。古代经典大都是启发式的,思想家的提问方式、问题意识都有所不同。问题意识在哲学史上常常转化为命题、词语、范畴系统、思维方式,成为一定的范式。长期以来,中国哲学家最重视的是天人、性命的问题。与西方哲学相较,中国哲学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对中国哲学史的主体性应有自觉。中国哲学是生命的学问,中国人依照自本自...
从贺麟对现代中国哲学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哲学史家确应是一个哲学家,一个哲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哲学史家。一个哲学家在考察哲学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形成超越一般人对于哲学发展历史的理解,而且可以使考察哲学史的过程成为自己思想哲学的过程。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在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理论方面真能有所建树者,大都是兼具哲学家与哲学史家双重身份的学者。贺麟即是这样的学者。贺麟一生的学术活动,虽主要致力于西方哲学研究...
1956年1月14日,由中共中央召开的有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中央党政各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共1200多人参加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在中南海隆重开幕。这一出乎意外的大型专题会议,在会前经过长时间的郑重筹备。会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尖锐地批评了党政领导机关中对知识分子的种种宗派主义倾向,指出这些倾向低估了知识分子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作用,妨碍了知识分...
张岱年先生自1926、1928年发表《评韩》和《关于列子》,又于1931年发表《关于老子年代的一假定》,其近80年的学术生涯和思想创获可谓广博而又专精,丰富而又深邃。就主要的治学领域而言,张先生的学术研究大致可分为哲学理论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和中国文化研究三个方面。张先生在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相互发明,有机联系,皆贯穿着“综合创新”的学术宗旨。
近年来,“重写”之风席卷整个学术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领域自然也不能免俗。问题是,“重写” (rewrite)这个词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显然,“重写”不同于“重复”(repeat),也许每一个打算“重写”中国哲学史的人主观上都不会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只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低水平的重复。这样看来,“重写”的意图是拿出与前人有重大差别的中国哲学史著作来。然而,这里说的“重大差别”的含义又是什么呢?究竟是单纯术...
沿着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以及无数先驱者的足迹和方向,中国哲学(史)学科已经蹒跚地走过了将近百年的坎坷历程。时间是如此地漫长,成果是如此地丰厚,以致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从业者们,对黑格尔当年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过的“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中国人)也达到了对于纯粹...
(第1号) 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及会员代表会议于2002年3月24日在四川大学古籍所举行。出席会议的有著名哲学史专家、名誉会长贾顺先教授、会长阳正太教授、常务副会长蔡方鹿研究员、川大宗教所所长李刚教授、川大古籍所所长舒大刚研究员、川大哲学系主任黄德昌教授以及来自川大、省社科院、川师大、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委《先锋》杂志社、《成都晚报》社等单位的学会代表14人。会议总结了第四届理...
劳思光教授中国哲学史历年试题          2008/1/7
勞思光教授中國哲學史歷年試題 1.試述中國哲學史的研究方法。 2.試述中國古代原始觀念與原始信仰。 3.試述先秦時代中國思想中對命的討論意見。 4.試就"仁、義、禮"三概念,一論孔子立說之要旨。 5.孟子立"性善"之說,而荀子非之,然二人言"性"所指不同,試述之。 6.老子之"道"涵義如何?與早期儒家所用之"道"字,有何殊異?試作一說明。 7.莊子"齊物論"...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因着对思想史方法的反思而连带到对中国哲学史方法的批判。一般认为,以胡适、冯友兰开创的哲学史传统,主宰着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其主要的特征是以西方哲学的范畴为中心,来读解中国思想的问题。他们声称,这种叙事方法的自明性,必须接受新的质疑。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话题。问题是,对哲学史方法的检讨是否必须纳入到思想史的脉络才是合法的,而且胡、冯所开创的哲学史传统是否能单纯以西方的哲学方法来概...
《新编中国哲学史》书评     中国哲学       2008/1/3
不论是以谢无量1916年发表的《中国哲学史》为标志,还是以胡适1919年发表的《中国哲学大纲》(上卷)为标志,中国哲学史的写作始终伴随着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哲学史教科书颇让人目不暇接。然而,高水准的中国哲学通史类的著作似乎还是屈指可数。可以作为参考书推荐给学生的,依 然少不了诸如冯友兰在30年代就已写就的《中国哲学史》,当然,还有就是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广...
这是一个需要解释的题目。“哲学史”前面加“中国”两字好理解,哲学创作要用“中国”作限定,就有预先说明的必要。其实,这相当于冯友兰所界定的“中国哲学”,指这种哲学创作的内容具有中国文化的特点。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感于在现代中国哲学创作的贫乏。这是我们从一般哲学著述流行引用当代外国哲学理论或范畴获得的印象。不过,为保险起见,我把“贫乏”所断定的范围缩小到“中国哲学”上来。说中国哲学创作贫乏,依据的是...
原编者按:尽管当代中国知识界视野中的“经典解释学”主要来自于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知识谱系,但经典是古老的,经典也是常读常新的;在这一意义上,或许我们可以说“经典解释学”始终贯穿于任何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之中,中国也不例外。当然,对于我们而言,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则是从学理的层面去开发并活化内蕴于中华人文传统之中的经典解释学资源。基于这一认识,本刊邀请中山大学哲学系陈少明教授、倪梁康教授、陈立胜副教授...
与西方哲学不同,“中国哲学”并不是指称一个历史文化中已然存在的、显性的思想学术脉络,胡适、冯友兰等人的“哲学史”写作乃是参照西方的体例建立中国现代学术谱系的过程,尽管这一学术谱系总是以某种“古已有之”的面目出现。至少有两个问题构成今天“重写哲学史”必须突破的瓶颈:一是所谓“中西之间”的问题。科学与启蒙理性实为主导胡适、冯友兰“哲学史”写作的基本预设,而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自我反省、发展及其成果...
2001年4—5月,草于宜宾2002年12月,改于上海(此文原载于《宜宾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收次发表时,作者作了增补、修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